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二

已有 1179 次阅读 2024-9-5 15:33 |个人分类:科研备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无声惜细流

我毕业了,哲学所把我安排在通县华兴苑的集体宿舍。通县那时还未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不过是北京的一个区而已。哲学所不是每天上班,平常就在集体宿舍工作。如果没有自制力恐怕还未必适应这种工作方式。以前我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也是相对自由。我倒是挺喜欢自由支配时间的工作方式。外人未必知道,这种工作方式绝对比朝九晚五的强度大。

期间我连续翻译了三本书,《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行而上学》、《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以及《驯服偶然》。尤其是第三本,曾被美国兰登出版集团列入20世纪100部非虚构类小说之一。前两本与信息哲学还沾点儿边,最后一本就是考验我的英语水平和知识面了。太难翻译,作者写了10年用了英德法三种工作语言,涉及文史哲经法社,数理化天地生这么多的学科,同时用了福科的方法论。这些对我都是挑战,不过我最终还是把它翻译完成。

2000年的样子吧,我在网络上发现旅英意大利学者弗洛里迪的“什么是信息哲学?”一文。下载下来后读了几遍,那时由于随导师做全球化方面的课题,这篇文章就没太当回事。后来科学技术室主任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作。那时40多岁的人才断档。所里就要我当科技哲学室的副主任。这下我不仅要自己从事学术研究,而且还要关注科技室的学科建设。科技室的一个特色就是个人各搞一摊。正好我当副主任,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搞信息哲学了。我这才把弗洛里迪的文章当成主干,把它摘译下来,发表在2002年第4期《世界哲学》上。

2003年我写了一篇论文,“从信息的哲学问题到信息哲学”,发表在2003年第1期的《自然辩证法研究》,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将20世纪和21世纪的研究做了区隔,前者归为“问题”研究,后者归为“学科”研究。这样我在信息哲学这个领域基本就站住脚了。自然辩证法先前有《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这个刊物,后来拆成两家。《研究》和《通讯》各占一家。《研究》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刊物;《通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更强调学术价值。在2004年第4期我又在《通讯》发表一篇“信息哲学:科技哲学的新范式”。在这篇文章中我正式提出了“模态信息论”这个学说。

从那以后“模态信息论”(简称MIT)算是正式问世了。但也只提出个名称而已,没有任何论证,至多将其与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学说联系起来,即信息在世界中。有了这一点,模态逻辑和信息论就成为一体。看看学界有什么反应。还好,没有反应。这正是我期待的反应。最令人感到难受的,就是在一个学说没有新内容时被人反复诘难。我还是保持低调,要“无声惜细流”。没人跟我争抢或诘难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就这样,“模态信息论”便悄悄现身在中国的科技哲学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449770.html

上一篇: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一
下一篇: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三
收藏 IP: 123.123.99.*| 热度|

7 宁利中 郑永军 杨正瓴 刘进平 刘炜 王从彦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