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办博苦乐 倾听博友意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科学网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

博文

科学网博主张军平力作,揭开读研“神秘面纱”|赠书 精选

已有 424 次阅读 2024-9-7 09:0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开学了!从本科生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少“研0”新生会面临一段时间的“迷茫”期。怎么做科研?如何融入学术圈子?论文怎么写?这些问题都需要同学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事实上,研究生阶段与本科时期的学习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学生主动转变思维。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有效”读研?怎样在研究生学习中高效管理时间并产出学术成果呢?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撰写的《高质量读研》一书给出了明确答案。

图片1.png

本书中,张军平不仅阐述了写论文、做科研的方法论,更融合了自身多年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凝练出的经验。其中涉及如何与导师相处、如何选题等研究生实际面对的问题

同时,张军平更以导师的身份,面向科研全过程,精准指出研究生面临的问题根源,为大家指点迷津。

(本文有惊喜活动,免费赠书!赶时间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活动规则)

本书作者张军平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生物认证、智能交通及气象预测。张军平至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并连续两年(2022、2023)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图片2.png

张军平

学术之余,张军平常在科学网博客发布科普、科研相关博文,分享读研方法与科研经验。本书的雏形正是作者于2019年起在科学网上发表的“读研秘技”系列博文,赢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

(张军平的科学网博客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89532

《高质量读研》凝练了张军平近20年的研究生指导经验,为读者带来科研一线“干货”。“读研兵法”部分的30篇文章,包含“寻导师的五维度”“科研流水线”“内卷下的学术诚信”这样的学术之“道”,也对如何写论文标题、摘要基本框架、实验要点以及综述论文写法等科研之“术”进行了详细解答。

相较于其他的“读研指南”类书籍,张军平在撰写本书时,特意规避了教科书式的写法,而是在行文中加入了更多的生动例子,以及自己近20年科研和教学生涯中的思考和体悟。

同时,本书的读者也不囿于读研新生。张军平认为,对于青椒来说,本书可作为“他山之石”;研究生家长阅读本书,则更能理解自己孩子所处的人生阶段。

以下是张军平的出版感言:

2022年6月16日,值得我纪念的日子,因为我独立撰写的第二本书《高质量读研》正式上市了。而它最初的版本《读研秘籍》,是以连载形式从2019年9月26日开始,发表在科学网上的。第一篇是《时商,从爱多士说起》,而后差不多每周或每两周在科学网上发表一篇新的文章。截至2021年4月22日,共连载了28篇。其中有20余篇,很荣幸被科学网推荐为头条文章。

后来,我在此基础上对该系列连载进行了内容的扩充。据不完全统计,约60%的内容是新的。经过与出版社的讨论,最终确定书名为《高质量读研:如何写论文,做科研》。所以,从开始动笔写,到最终的出版,前前后后花了2年8个月的时间。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图片3.png

费时自不待说,费力是因为我写书,喜欢按一区论文的标准来要求。这不仅仅意味着格式、图表什么的要合乎规范,更重要的是,需要让书体现不同但有意义的视角,或者说,创新。可是,书的创新不是那么好找的,尤其是这又是本关于研究生如何学习的书,相似主题的书并不少。

我自己也读过一些相关的书。个人感觉这些书有一个比较共同的定位,即比较强调客观性,以写成教科书为目的。这样的写法很全面,但可能会不生动。毕竟对学生来说,当成教材来看的书很多时候是被动读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将这本书的写法做得更主观一些,让其通过生动的例子来打动读者。另外,多数讲读研的书,会把重心甚至全书的内容都放在论文写作上。而通过近二十年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我的书中不仅有研究生读研期间的方方面面,也有他们毕业以后的再成长给我带来的反思。我觉得读研应该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通过读研,研究生们不仅能在读研期间获得诸多科研相关的能力提升,也能将这一能力触类旁通,在毕业后的工作或科研上继续发挥这一习得的能力。所以,我希望能更全面地将读研中需要掌握的能力展现给读者。

如何生动呢?以我写《爱犯错的智能体》的初浅经验来看,不是那么好办到的。在本书中,我借鉴了很多名人的轶事,加上个人的经验体会和真实事例。同时,也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了些许的幽默感,以便让这本读研的书在风格上尽可能像小说而非教科书。文笔上,也可能偶尔会添些理工男“自以为的华丽”。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潦草写就的。我的习惯是有灵感才写,没有就先搁置着。在写《爱犯错的智能体》是如此,写这本《高质量读研》也是如此。实在找不到灵感,我就出门跑跑步,边跑边想,希望尽量做到落笔就能有神。

通过这些办法,期望愿意读此书的读者会多一些。

另外,再说说这书可能的读者群。研究生和即将读研的本科生自然是主要的群体。这么说的原因,一是因为学生自己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读研期间,究竟有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另一方面,我认为它也许有着易子而教的作用。作为一名导师,自己的研究生,很多时候可能不见得会领会或愿意听导师的苦口婆心。反而别的导师说的,有可能会听听。所以,这是本书的另一种读法。

其次,是导师。我的指导经验,正如我在书前言中强调的,是一种平衡策略,在指导学习、自己做研究、家庭等选择的平衡,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导师。但是,导师们也许可以从我的经验中,取长补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指导研究生的方式。

最后,是家长。这是一个相对奇怪的读者群。因为理论上来说,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家长们不用操心了。但以目前的国内现状来看,家长仍然会担心自己小孩成为研究生后的科研、学习和心理情况。所以,也许我的这本书能让家长们稍稍释然下,破除读研究生的神秘感,了解读本科和研究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小孩成长。

我要强调一点,这本书并非是点对点的、将所有研究生期间需要做的事都告诉读者,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以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即使书的内容全看了,如果不事必躬亲,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最后的最后,我要感谢科学网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科研经验分享平台,让我最终形成了两本出版的书。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老师,会从自己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中产生更多精彩、有重要影响的书籍。

即日起至2024年9月1423点,

科学网APP用户可以在本文下方评论区

发表您读研过程中的故事或者困惑。

我们会根据评论内容,

选取3名用户各赠送一本《高质量读研》。

获得赠书的用户会在91819日收到我们的通知,

敬请留意!

科学网APP二维码及下载链接:

图片4.png

https://rmtzx.sciencenet.cn/app/kexuewang/openApp/openApp.html?appInfoId=100

点击书封下单

图片5.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50009.html

上一篇: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收藏 IP: 27.187.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