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guojun

博文

课题研究:可能走向预期的反面

已有 2668 次阅读 2011-10-13 23:16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face, center, xml,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可能走向预期的反面

 

    我主持研究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资助项目《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以湖南省炎陵县为例》(项目编号:XJKO11BJJ004)已进入全面研究阶段,在搜集阅读相关文献,结合本县实际思考时,使我震惊:我的研究面临走向预期的反面。

一、选题背景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诉求已从“人人有学上”向“人人上好学”迈进,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近年来,炎陵教育飞速发展,在湖南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均衡。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于2011324~26日组织专家团队到炎陵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先进县市区调研,炎陵做法获得好评;20114月株洲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讨会在炎陵召开,对炎陵工作充分肯定;在“十二五”规划立项指南中也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选题。基于此,确定了选题“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与实践研究——以湖南省炎陵县为例”。

二、预设立意

确定选题后,根据本县实际及相关研究和外地做法,基本确定以下立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必须走集中办学之路,在完成充分的集中办学(以乡镇为居所建办学校,村落的学校和教学点基本撤并)之后,再着力完善校舍、配置资源、优化师资、提高质量、扶持弱势,并把这些工作进政策、进文件,长期运行,不因领导的变动而变动,让人民充分享受教育的幸福,最终实现教育的持久均衡。

三、深入思考

课题被立项并开题后,我大量翻阅文献,结合县域实际及本人经历和所见所闻,我为自己的发现震惊,我要推翻我的预设立意:充分的集中办学并非能真正实现教育均衡!

这让我重新审视对课题的界定:何谓教育均衡?教育均衡是我所预设的:有好的条件、好的师资、好的质量吗?当然,这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我想,我们可能还得追溯到本源,我们办教育是为什么?是为谁办教育?我们的旗帜不是很鲜明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是的,正因为这个命题,我推翻了预设:我们理解和推进的教育均衡并不一定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见后面的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9年之间,全国小学校数从949323减少到280184所,共减少669139所,减少幅度约为7049%,平均每年减少2158513所;普通初中学校数从113130减少到56320所,共减少56810所,减少幅度为5022%,平均每年减少183258所。尤其是后10年比前20年减速更快。

2001年开始的全国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至今已整整十年,不少省份已基本结束,有些省份还在“努力”落实,全国中小学校现还在撤并减少之中。我们在充分肯定这种大规模、广范围的布局调整运动给我们基础教育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是否曾思考不能被忽视的现实。

1.现实价值取向排斥教育均衡

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现实中,由于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公正,引发着更深刻的社会机会的不平等和社会阶层的再生产。同时由于教育内部知识本位、选拔主义、恶性竞争、应试主导的精英主义的教育取向导致不合理的教育分流、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不公正的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不断地强化封建传统中严格的等级化、人为分层、压抑人格和个性的教育价值取向,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排斥理论和现实中的教育均衡。表现的现状是大量优质生源、优权生源流向优质学校,加剧两极分化。

2.布局调整转移教育成本

由于布局调整,撤并村校,在乡镇集中办学,实行寄宿制,这样乡村的孩子因家校远隔不得不寄宿。这样,尽管政府减少了教育经费开支,农村教育成本似乎下降,但对那些因学校撤并而被迫转校的学生家庭来说,他们的教育成本增加。因为要到更远的地方上学,他们需要支付交通费、伙食费以及家长陪读而产生的相关费用。这无异于将国家、政府本应承担的教育投入转移到了本就不富裕的农民身上,也就是说学校布局调整无形中将国家应负担的教育成本转移到了个人身上。

3.布局调整流失教育资源

布局调整的初衷和皈依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质教育。事实上是这样的吗?由于布局调整,调整后的学校为了能容纳大规模的学生,不得不扩容,建教学楼、宿舍、食堂等,以及配置各种资源,被撤并的学校因没有学生而使得资源被闲置、废弃、流失,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本可以将用于配置硬件资源的经费用于师资培训、提高待遇,这样,由于外延教育投资急剧膨胀而内涵投资捉襟见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优秀的教师,要想有好的教育质量无异于痴人说梦。另外,实行布局调整的很大一个因素,是由于计划生育,当地人口减少而撤并学校,近年来,人口数量逐步增多,学生基数逐步加大,是否当地生源达到一定程度时被撤并的学校又要办回去呢?

4.布局调整抛弃乡村文化

乡村学校不仅仅为村民提供教育服务,同时也是寄托民间传统、族群认同、文化习俗等精神符号的一种文化载体,文字和学校成为村落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它是村落中唯一带有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代表。撤并学校会使当地居民产生强烈的心理感受,认为是该地区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或一段时期的结束。另外,学校的撤并使很多学生不得不选择进入寄宿制学校,缺少亲情关爱,导致行为失范,远离乡村文化,从而背叛乡村。以城市标准为标准,生在乡村,最终仇视乡村、仇视父母,以出生在乡村为耻,走出乡村后不知回报乡村,从而抛弃乡村,导致乡村文化的没落。

四、展望

教育均衡,并非一定要把学校办得多么大,房子建得多么漂亮,幸福存在人们内心,只要回到我们教育初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目光指向人民,指向学生,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要达到这样的均衡,我们对待布局调整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建设新农村学校。尤其着力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农村教师待遇两倍甚至更高于城市教师,这样教育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会真正实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6729-496531.html

上一篇:后 记
下一篇:为教育立言
收藏 IP: 218.75.2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