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二获化学诺奖的DNA测序之父弗雷德里克·桑格之父早年曾在中国行医

已有 5764 次阅读 2013-12-13 17:56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DNA测序之父, 弗雷德里克·桑格之父

  据维基百科等介绍,二获诺奖的DNA测序之父Frederick Sanger之父早年曾在中国工作,不过语焉不详。

   Frederick Sanger was born on 13 August 1918 in Rendcomb, a small village in Gloucestershire, England, the second son of Frederick Sanger, a general practitioner, and his wife, Cicely Sanger (née Crewdson). He was one of three children. His brother, Theodore, was only a year older, while his sister May (Mary) was five years younger.His father had worked as an Anglican medical missionary in China but returned to England because of ill health. He was 40 in 1916 when he married Cicely who was four years younger. Sanger's father converted to Quakerism soon after his two sons were born and brought up the children as Quakers. Sanger's mother was the daughter of a wealthy cotton manufacturer and had a Quaker background, but Cicely was not a Quaker.

    我有点好奇的是,弗雷德里克·桑格(似与父亲同名)的父亲,即老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 senior)的详情是怎样的呢?他在中国工作了几年, 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那些记忆?他给孩子们讲过这些故事吗?对他们有那些影响?

   根据介绍,弗雷德里克·桑格是英国圣公会派出的牧师,在中国从事医疗工作(general actitioner,全科医生),后来因病才离开中国、回到英国老家

   从老弗雷德里克·桑格40岁才结婚可以推断,他在中国服务了有些年头。令人吹嘘的是,弗雷德里克·桑格在他刚进剑桥读书的头两年里就都去世了。弗雷德里克·桑格后来有些郁郁寡欢、成天泡在实验室、疏于与人交往与此打击不无关联。

   弗雷德里克·桑格大学初期曾想步父亲后尘,从事医学工作,后来兴趣转向生物化学。看得出,弗雷德里克·桑格曾是喜爱医学专业的,他双亲过早离开人世对他的性格与选择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老弗雷德里克·桑格一生行医,我不由得想到达尔文的父亲。

   达尔文(1809-1882)可谓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的祖父伊拉慈马斯·达尔文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医生,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闯将和知名人士,同时他也是一名博物学家,通晓动物、植物、矿物、地质等多门科学,另外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哲学家和诗人。达尔文的父亲21岁(有说19岁,似有误)时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有高超的医术、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深得病人信任、敬佩和爱戴的好医生。他的母亲苏桑娜·韦季武德是英国著名的韦季武德美术瓷器厂创办人的女儿,她勤劳、善良,担当着照料家庭、教育儿女的责任。

   达尔文的父亲是一位当时非常著名的医生,他一心想让达尔文子承父业,可惜达尔文在大学期间,见到当时手术的场面就吓得草容失色(借用“花容失色”)。他不忍看到人们遭受痛苦,发誓再也不进手术室了(这跟当时的麻醉术有待发展相关:19世纪30年代后期,英国医师辛普森(Young Simpson)尝试使用氯仿实施全身麻醉下的产科手术,并获得成功。1844~1845年,美国医师威尔士(Horace Wells)使用笑气进行全身麻醉剂,成功地实施了拔牙和腿部外科手术。但氯仿和笑气副作用明显,且麻醉效果不稳定,受到许多医师的抵制。威尔士就曾在一次拔牙表演中,因麻醉不足而导致手术失败。在这次表演的观摩者中,有一位实习医生名叫莫顿(William T.G.Morton,1819-1868)。1846年,莫顿尝试改用乙醚进行麻醉,成功地进行了多次拔牙和肿瘤切除手术。乙醚的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逐渐为大多数医师所接受,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莫顿也被誉为外科麻醉的发明者。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术的诞生,使外科手术的痛苦大为减轻,促进了外科手术的进步和应用。)老达尔文无奈,只得送他去学牧师了。不过,达尔文对他父亲说,他更喜爱祖父的博物学研究。达尔文日后的成就可能与他祖父的爱好不无关系。


科学网相关博文:

化学诺奖梅开二度,基因学之父桑格95岁去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360-743456.html

桑格人才链中的师承“双”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745754.html

人去楼不空,弟子放异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2210-744640.html

解密名师出高徒:桑格师徒五辈“连环”获诺奖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106339.html


弗雷德里克·桑格(刊载于中国《遗传》).pdf

弗雷德里克·桑格介绍(英文).pdf

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doc


注:《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原载于《世界科学》,此WORD文本可能有差错,仅供参考。此文该文的内容也可能有错误。


附:我对《人去楼不空,弟子放异彩》的点评

[10]陈昌春  2013-12-13 16:34没有伯乐,就没有二获诺奖的弗雷德里克•桑格?

hillside按:以下故事摘录自《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世界科学》2001年12期,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张田勘)。“谁是弗雷德里克•桑格的伯乐?”标题是我自加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 ,不虚度此生了 ;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 ,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鳞角。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 ,居里夫人、美国化学家鲍林和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
   ……
   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rick Sanger)由于最早准确地测定了胰岛素引个氨基酸的序列而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22年后,他又因测定了一种噬菌体的DM一级结构而获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追溯桑格获奖的原因,首先要推论,如果他不到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MRC)工作,他不会两次获奖.再往前推论,如果不是一位叫佩鲁兹(M.Penuts)的MRC第一任主任的推荐和邀请,桑格也不会到MRC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可能两次获诺贝尔奖.
弗雷德里克•桑格193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43年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一年即194o年,当时的MRC主任佩鲁兹就聘请桑格到MRC工作,在聘请之前,佩鲁兹倒是征求过一些人包括权威人士和一般人的意见,也算是对桑格的考察和评判.显而易见桑格这位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是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的,更不用说有人欣赏他的才干和能力了.所以,相当多的人对佩鲁兹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没什么影响和资历的年轻人到鼎鼎大名的 MRC工作呢?要知道多少才华横溢的人千方百计想到 MRC工作都不能如愿.再说,桑格并未做出过什么惊人的成绩.所以劝告者一再清佩鲁兹三思而行.
   佩鲁兹显然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尽管有人反对,但他还是认为应该邀请桑格到MRC来工作.在佩鲁兹作这个决定时有两点很简单的理由:一是MRC需要年轻富于闯劲和思想解放的年轻人来MRC,这也是佩鲁兹一贯的观点和MRC与剑桥的风格;二是当时MRC缺少化学专业方面的人才.
   当然在这个决定的背后还有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主要原因.佩鲁兹通过自己的了解,认为桑格很有思想,有一种与他人不同的原创性或创新思维.佩鲁兹有权独立聘用研究人员,所以他就以这样简单的理由和直觉把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送给了桑格.接下来的结果就是桑格的努力和才干的超常发挥,以自己两次获诺贝尔奖的成果不仅证明了佩鲁兹的眼光和选拔人才的正确,而且为MRC和剑桥增添了荣誉.

[11]陈昌春  2013-12-13 17:29

说明:

      我此前对雷德里克·桑格并无了解,所张贴的《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世界科学》2001年12期,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张田勘)来自网络。文中提到的“弗雷德里克•桑格193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1943年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一年即194o年,当时的MRC主任佩鲁兹就聘请桑格到MRC工作,在聘请之前,佩鲁兹倒是征求过一些人包括权威人士和一般人的意见,也算是对桑格的考察和评判.显而易见桑格这位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是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的,更不用说有人欣赏他的才干和能力了.”似有误。

     因为网上只能见到《诺贝尔奖:二与零的比较》的摘要,正文部分系我下载自百度文库。粗看之下,“大学毕业后一年即194o年”似乎有误,可能跟文本识别有关,原文的准确表达不见得如此,文中的说法似乎也不很严谨。

     “MRC主任佩鲁兹”的表达也有问题。按饶毅博文《科学环境:一个诞生了DNA模型和12个诺贝尔奖的实验室》及其他资料,MRC为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佩鲁兹仅为受MRC资助的一个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LMB)主任而已。正如中国的所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你不能将该实验室主任直接称为教育部主任。
科学传记中以讹传讹的事很多,需要进行甄别。
     另外,此处附上一段郑州轻工业学院http://jp.zzuli.edu.cn/gfzhxsy/xuxiyuandi/1958&1980%20Sanger.pdf提供的桑格英文简介中的部分内容(这似乎靠谱一些,明确说明桑格的第一个雇主是Charles Chibnal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49547.html

上一篇:大禹或治水,退水倚天公——地理学者从气候变化论证大禹治水传说
下一篇:石头不撒谎—— 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对诺亚洪水的地质学考察
收藏 IP: 112.80.94.*| 热度|

3 曹聪 罗德海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