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

已有 3255 次阅读 2007-10-29 21:23 |个人分类:天问

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

---两个科妄之间的辩论-3(无趣男仓皇应战)

您在几次回复中,涉及到的问题极多,设若我们各自把这些问题完全理清证实了,差不多等若半个大师了。

您提到的诸多问题,一些我非常肯定地同意,一些我谨慎地同意,另外一些持怀疑态度。对于我怀疑的这些问题,大部分我不能否定,但也不敢贸然接受,原因我们以后慢慢探讨,此外,我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涉及到的内容太多,我想我们需要多次讨论才能完全理清。

 

1、  这个问题至少人类已经纠缠了一千年。从所谓的“唯心”到“唯物”再到今天的“量子态”,中间的宗教、哲学和科学解释纷繁复杂,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其中有很多共同点。大家都知道“我思故我在”,但少一些的人知道人择原理,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宇宙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是因为有我们人类在这里,如果我们人类不在这里,那么宇宙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可以看到二者其实有相似之处。

2、  您举的这个例子“你闭上眼睛,我拿一个东西放到你面前,问你你面前存在一个东西么?你怎么回答?你不敢回答”实在是个很好的例子,它至少阐明了两个观点:首先“物质”存在与否,不但与物质自身有关系,还跟观察者有关系;其次,说明了除了“物质”之外,还有“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观测者是否存在。

3、  第一点几乎就要证明了您所强调的“信息本原论”。有人会不服气,说你闭上眼睛,你说你看不到了,但是我还看得到啊,他是存在的。这么说不假。但是我们一步步推到极限:假如张三死了(我们这里认为死亡是一种意识完全消亡的状态,如果真有灵魂,那么我们的科学架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讨论那种可能性没有任何意义),那么,他无法感知到世界的存在了,也可以说,世界对于他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也不存在了。但是,由于还有其他的人存在,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宣布,世界仍然存在。假想一种极端情况,如果所有人都死去了呢?有人会说,即使这样,世界也存在,因为还有别的动物呢!因为并不是有地球就有人类。如果所有的能够观察的“智慧”都不存在了呢?这个时候的世界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的呢?我们去讨论到这个时候的存在与否已经毫无意义。一个没有任何观测者的世界,即使“存在”也不能“证明”他存在,因为没有“证明”其“存在”的观测者“存在”。所以这个时候的宇宙就是处于量子态的宇宙(其实我们今天的宇宙也可以说是量子态的宇宙),它既不是不存在,也不是存在,它的存在与否依赖于是否有观测者出现。当出现了观测者,它就存在了。这绝非唯心,事实上,我反对片面的划分唯心、唯物、形而上、辩证法。我之所以举薛定谔的猫,其实二者的解释是相近的。那只猫在有人观察的时候,就可以认定其生死,也就是说是一种确定性的状态;而在没有观察者的时候,只能是一种非生非死,亦生亦死的状态,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也许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存在”这个符号的意义,确定即是存在,不确定则为不存在。就您这个例子来说,闭上眼睛,我观测不到这个物体的存在,所以,这个物体对我来说是一种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状态:因为我知道,它在我闭眼前存在过,所以我闭眼后它仍然可能存在,但是,我不能确知这个物体是否依然存在,因为闭眼后很可能他被溶化掉变成了其他的物质。有人会说,我闭上眼睛但是我还知道地球存在啊,呵呵,要注意到,虽然你闭上了眼睛,但是你脚踩大地,你仍然在“观察”世界,只不过观察的工具由视觉换成了触觉。

4、  但是,您后面的阐述存在很大的问题。“你不敢回答,你只能学唯物的说法,不管我闭不必眼睛,这个东西方正一定存在,其实你也在赖皮,你怎么就知道一定存在,你连存在的判断依据都没有?”事实上,“唯物”的这个结论是基于大量观察后的递归和演绎。你可以说,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入,这个结论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完全正确,用量子(我还没看你所提到的唯象论)观点解释,更加合理了。但是否量子观点是解释存在的终极理论呢?我对此表示怀疑。事实上,如果我们用社会大尺度思考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话,每次我们确定我们发现了真理的时候,过几百年总会有新的真理出现,颠覆我们的信心和信仰。这就是我说科学是步步深入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原因。因此您所谓的“赖皮”并非是赖皮,而是人们经过有限的观测之后演绎出的结论。人们发现,无论张三在不在,这个物体都在,人们发现,过了2000年,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人们发现,在人类存在之前,世界就存在了(这个结论其实也不那么100%肯定,因为我们这么认定,是基于对人类史和宇宙史的考量,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不超过5000年,1万年以前什么样子都是靠各种例证来证明,没有人亲眼看到,亲身经历)。所以说,目前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基于有限的观测经过演绎后达成的共识,“唯物”认为“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存在为转移,并非是赖皮。当然,这个结论是否“真理”,我个人认为目前谁也不能下这个断论。但是,这个结论是有前提的。如果说在人类存在的前提下,“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存在为转移,是对的,至少在我们目前观测到的时空范围内,是对的。如果所有人都不存在了……我窃以为再去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丝毫意义。此外,这个争辩有点类似于“子非鱼安知鱼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乐”,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这个物体存在?我闭上眼睛说这个物体还存在,你说我闭上眼睛,就不能感知了,那也是通过你的观察演绎出来的啊!所以,都是有限的观察和有限的反驳!

5、  您有一个判断不准确,我不是要“绕过观测”,而是希望“高于观测”。我想有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人类的知识体系都是在观测的基础上的归纳和演绎。数学也好,物理也好,文学也好,乃至宗教。有的关系紧密一些,有的关系不那么紧密,但总还是立足于观测的。其实您已经看到观测和人类符号体系的对人类的桎梏,“人们搞科学,搞得过了头,一直以为自己在研究客观世界,严重忽视了一个环节,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也就是外围设备,人们研究的世界是通过外围设备变换之后的一个主观世界,你偏把它当成客观世界,这样对么?”这句话我基本上可以非常肯定的“完全同意”,因此,我做的,不过是希望摆脱人自身带来的桎梏罢了。假若完全没有我们现在的观测,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结构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至于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9902.html

上一篇:读《巧合6》之思考
下一篇:没有一个本质比其他本质更本质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