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教育随想之教学模式

已有 3066 次阅读 2019-7-11 21:46 |个人分类:教学行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教学, 随想

20岁刚留校的时候,我看过些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书。多少也知道些教育专家的想法。例如,他们把教学分成不同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等。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分成灌输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等。我也许记得不准确,毕竟过去快40年了。

 

在我看来,对理工科的普通教师而言,教学模式或许并不重要。例如,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很时髦很好听,但执行不好,未必如普通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灌输式对学生更有帮助。原因也很简单,越是“高级”的模式,越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功力,才能运行自如。通常教师未必有这种功力。

 

有幸曾到美国高校的教学发展中心受过半年培训,偶尔也知道些境内大学高教研究人员的主张。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些差别。美国高校的教学培训其实是补短板,只强调最基本的技能,如何答疑,如何讲课等,没有特别高大上的主张。非常实用,如答疑分四步,回应学生、重述问题、解答说明、征求反馈。当然,也许是给我们这些英语非母语的学员讲得比较粗浅。国内高教研究往往强调引领,主张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做到,反正境界很高远。

 

教学并不神秘,能力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达到基本的水准并不很难。首先是自己理解清楚,然后为学生解释清楚。重要的是前者,后者可以慢慢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大学教师的上岗证是博士证,而不是教师资格证。为此当然要对课堂有最基本的管理,至少要让想听的人能听。至于教学模式之类,其实不用想太多。任何模式都能达到基本要求,越传统越简单的模式其实越容易掌握。有更高级的模式,可以是个选项,当然也可以不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特别是数学力学这类比较基础的课程,至少对于青椒,我优先推荐以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对内容的透彻理解,是教师的真本领硬功夫。

 

 

教育随想之课程思政

 

教育随想之身体力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89126.html

上一篇:广州岭南大学旧迹
下一篇:当代朝鲜油画
收藏 IP: 101.81.70.*| 热度|

4 夏炎 吴斌 徐勇刚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