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不同渠道,看到过国外父母对子女影响实证性研究的有趣结论。真正影响子女的,在于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父母如何对子女。我个人觉得有说服力。至少在统计意义上,也就是排除个别例外,父母无力培养子女自己不具有的素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子女不能具有父母不具备的素质。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是父母是什么人的体现。
如果这个结论也适用于于学校教育,那就是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在学生成长中起更重要的作用。我没有看到过相关的实证性研究。推测也有些道理。华夏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向认为身教重于言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太会说的人,往往不可信。孔子所谓“巧言令色,仁者鲜矣!”老子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国研究性大学成功的诀窍,就是请最优秀的学者当教授,至于他们会不会教书甚至是否愿意教学,都不太重要。
认为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教师如何教对学生更重要,也不是完全否定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本身。毕竟教学所体现的专业基础是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学生的态度也是教师为人的重要方面。
如果上述看法正确,要成为一个优秀大学教师,就是对学生有正面的影响,就不能过于拘泥于当教师本身,更不能只狭隘到只是讲课。最重要的是教师自己要成为优秀的专业人士。例如有进取心、有预见性、有执行力,专业上有良好的记录和信誉,被同行了解、认可甚至尊重,认真对待职责包括教学工作,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当然也包括帮助学生。然后,自然就是优秀教师了。改放翁的诗,汝要真育人,功夫在教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