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東方-MZLSHU(上海大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lshu007 寧静致遠

博文

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研究的种子- 本科生与偶像的一次相遇

已有 4112 次阅读 2015-9-21 03:58 |个人分类:课堂内外|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科生, 会议

  第二届生物医学工程苏州国际学术会议在苏州清山会议中心举行(9.17-9.20),会议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肯尼斯、英国皇家院士沃尔特、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饶子和、杨焕明以及来自国内外的3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前沿研讨。

  看似与这次的国际性会议很遥远的我,很荣幸地跟随导师马中良一起参加了会议。会议当天,我以最饱满的精神,带着对科学的敬畏,以及认真学习的态度迈入会场。一入会场,那种科学学术的庄重威严而又不失谦和包容的气氛便将我包围。虽然专家学者们尚未入场,但我心中的激动已难以言表。

  当议程上那些著名的国内外专家相继步入会场时,大厅里的气氛一下子火热起来。我的眼里充满了敬意,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第一个主题研讨由高福院士主持。高院士着黑色T恤,背部印有“中国疾控中心 CHINA CDC”,衣服的胸口处印着一面五星红旗,在整个会场尤其引人注目。早在马老师的生命伦理课堂上我就了解到,高福院士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是首批援塞医疗队的主要负责人。这不仅仅彰显着中国的大国友好负责任的形象,更突出其作为科学家为科学、为人类健康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进行科学探索精神。

  正式的研讨会从高福院士和杨焕明院士之间流利的英语互动中开始。全英文的报告、大量的专业词汇加之对背景知识的缺乏,让我听得很吃力,好在能勉强听懂大意。比如有关转基因所涉及的生命伦理学和“Precision Medicine”—“精准医学”、国立台湾大学阮雪芬教授有关ATP合酶的前沿研究、高福院士提及的Ebola virus、PD-1等等。其中,PD-1的相关研究我在马老师的实验室中有所接触,我欣喜得发现,原来我们的研究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并不远。

  茶歇(Coffee Break)期间,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高福院士。在马老师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和高院士进行了交流。高院士很热情,首先亲切地与我握手,并爽快地同意与我拍照,最后还鼓励我多进实验室参与研究。由于专注谈话,他盘中的水果不慎掉落。高院士马上弯腰,拾起掉落的水果,并拿出纸巾将地板擦拭干净,此时仍然不忘与我保持谈话。

       

  高福院士如此平易近人,举手投足间展现人格魅力,我对高院士的崇拜与敬佩之情倍增。

  这次苏州之行堪称我人生中神奇的科研学习之旅。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不仅在学术方面上,更是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了深远影响——它必将指引我在以后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将铭记高院士的教诲,珍惜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新模式的培养,向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学习;也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努力。

 (本文作者为周金宝,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目前在实验室参与研究。文章经陈皇老师及本人在文字上做部分修改。已经刊登在上海大学新闻网及生命科学学院网站,现题目有更改)

神奇的科学学习之旅

上海大学:http://news.shu.edu.cn/Default.aspx?tabid=449&ctl=Details&mid=1059&ItemID=31232&SkinSrc=[L]Skins/SHUnews_o/SHUnews_1 

生命科学学院:http://www.bio.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5229&ctl=Detail&mid=27304&Id=169542&SkinSrc=[L]Skins/1fen/1fe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22241.html

上一篇:一不小心,参加了一次最好的国际会议!
下一篇:为什么选择科学网?
收藏 IP: 180.168.188.*| 热度|

2 蔡小宁 刘旭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