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宏的聚焦解决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luo Using SFBT to do my work, and do more what works.

博文

谈谈SFBT如何应对失眠

已有 4140 次阅读 2014-2-18 06:40 |个人分类:焦点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焦点解决

开年参加了杭州地区第一场“焦点沙龙”,主题是“SFBT如何帮助失眠”。自己在现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这里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首先,后现代心理学对“诊断”是有自己独到看法的,描述、解释等方法对我们理解事物虽然有利,但它所框定的边界却恰恰是我们思维的局限之处。对于这个话题,中国传媒大学曾海波老师最近从“合作对话实践”的角度发表的观点很多,后现代心理学应用的QQ群和微信群皆可获得。据此,SFBT将“诊断”视为另一种语言。具体来说,焦点并不关注“失眠”,事实上很多人受困于失眠的影响,这种危害恰恰来自于对失眠的担忧,而非失眠本身的影响。SFBT的着力点在于更关注主诉失眠的那个“当事人在什么情境下有这种状态”,操作时,我常用厘清当事人当下的“情境+行为”来定义。


其次,如何能够知道“当事人在什么情境下有这种状态”,从操作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通过与当事人的沟通对话来实现,而就SFBT而言,在当事人描述自己失眠的时侯,听清当事人的需求是什么,进而把当事人的注意力从关注失眠的成因或者危害上,转移到“我需要什么”上面,接下来就是走SFBT的套路了,这里不详述。


再次,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运用心理学方法知道“适应症”很重要。具体而言,帮助失眠,除了知道能做什么,一定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就是有医学背景的伙伴的有利之处。首先不是每一种失眠都可以用心理谈话来解决的。如果当事人确实有明确的器质性基础,或者当事人主观能动性非常弱,药物等生物学手段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资源。当然,这个时侯SFBT也并非没有帮助的,它可以成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增强应对失眠的信心以及提高药物依从性等等整合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据此,在没有面对当事人,没有具体情境,没有澄清边界之前,我的回答只能是“不知道”,而这正是后现代心理学应用的一个根本原则,即带着“not knowing”的心态面对有“问题”的那个人。举一反三,伙伴们可以发现,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谈谈SFBT与应对**”,所以,SFBT其实原则很简单,难就难在怎么通过沟通会话来完成当事人认知的转变。前辈的经验是:实践、实践、实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16-768467.html

上一篇:焦点解决:选择注意什么
下一篇:焦点解决思维:未来员工需要的一种新思维
收藏 IP: 122.235.2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