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基金资助经费追加后标书要怎么写? 精选

已有 6243 次阅读 2010-12-27 22:41 |个人分类:基金申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政策调整, 资助经费

 
    近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个单项的资助经费都将大幅度增加,如面上项目可达60-100万元,并且将研究期限延长一年。记得2000年前的面上项目只有10万元,2006年起面上项目涨到30万元。我个人觉得,10万元的确很拮据;30万元比较合适,可以干不少事;60万元作为面上项目似乎多了点,但估计工作量应当有所增加。
    除开物价上涨因素的考虑外,基金委之所以要提高研究经费,延长研究期限,应该基于一些特定的原因,申请者要在理解这些原因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申请书写得更完善一些。以下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并提点草根建议,但看法并不权威,建议不尽合理,权当给大家提个醒!
    一、加大投入,比肩国际。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能会不断上调各个单项的资助额度,逐渐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基金的资助水平。我认为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更加强调“高、精、尖”,尤其重视研究的深度及广度与国际接轨,甚至不排除若干年后允许国外科学家参与竞争。因此,各位在写明年的标书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同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要尽量将自己的研究目标定得高一点,研究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我认为按过去写重点项目申请书的要求来写明年的面上项目申请书比较容易“靠谱”,否则很多申请书可能会以“太简单、不详细”为由被拒之门外。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基金委会硬性规定申请者一定要按重点项目的标准来写面上项目,无非是因为申请人多了,水平高了,水涨船高嘛!记得我们当初申请面上项目时,并不要求有研究基础,只要有个“好点子”就够了。有些面上项目经评审后,评委就具体问题提出了意见,基金委还允许申请者修改,然后再反馈回去,或者在同意资助的同时,也根据评委意见写明详细的修改建议。如今时代不同了,今后会更加不同!
    二、经费足够,确保圆满。现在面上项目的支持力度介于原有面上项目与重点项目之间,目的是让更多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前沿项目不会因为缺少经费而受到影响,同时又能在有限的经费下支持更多的“准”重点项目,也是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策略。因此,各位在做明年的经费预算时,最好多考虑一些技术更先进(花费更高)的研究技术和检测指标。说得通俗点,就是不用太考虑钱!
    有些省、部经费为了照顾更多的申请人,采取了“撒胡椒面”的政策,每个项目多则5万元,少则2-3万元,实在让人“骑虎难下”,做也不行,不做更不行!我曾经申请过一个项目,申请经费23万,结果批准经费3万,这点经费实在让我难以动手!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想放弃,可是又怕自己被打入黑名单,只好大幅度削减研究内容,居然获得同意。我的理由很充足: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三、慢工细活,精雕细刻。为了培育真正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防止急功近利及弄虚作假,避免课题组穷于应付检查和验收,我认为提高经费额度及延长科研时间应该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同时,这项措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科研人员花费太多时间申请科研经费,过去3年就要申请一次,今后4年才申请一次。当然,只要不超项,你年年去申请也无妨,但不宜只申请不做事,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此,今后的项目申请书一定要写得更充实一些,还要多从“细”上下功夫!例如,对于一些国际前沿技术,自己没做过的,最好多参考一些别人的工作,尽可能写出详细的技术路线。对于一些自己做过而并非常规的方法,最好列出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发表的论文,等等。至于具体要细到什么程度很难说,反正应该让评委相信你既说得出,也做得来,而且会完成得很漂亮!
    上面我是站在“少花钱,多办事”的角度发言。当然,如果总理发话了,多给你基金委几十个亿,估计他们不分给大家都很难,总不能放在仓库里发霉么!如果仍按面上项目管理明年的面上项目,你是否想好那60万怎么花?我可没想好,因为还指不定“花落谁家”哩,除非那钱已在俺口袋里揣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98153.html

上一篇:提倡大学教授担任本科教学是否大材小用?
下一篇:高校设置“双语”课程意义何在?
收藏 IP: 119.126.227.*| 热度|

6 毛培宏 唐小卿 许培扬 唐常杰 何红伟 ahah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