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沙尘之暴 精选

已有 6466 次阅读 2010-3-24 06:49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320日,北京起沙尘暴了;322日,北京又起沙尘暴了。蓝色预警中,北京陷入黄色的气氛里。有人会过敏,皮肤起疙瘩,多抓会破相;有人会呼吸困难,咳嗽咳到吐血,还得蒙着口罩去医院;有人得去洗车,把刚买的别摸我(BMW)弄干净,否则看上去不够有品味。城市里面的人,多少有点娇气。天上下点尘土,有什么了不起?从太空中看,中国有那么大且厚的一片黄土高原,不都是风带过来的沙尘吗? 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粒一粒的沙尘积成了那一片黄土地。而那片黄土地,被一条黄河串起,塑造了一个内陆的文化,养育了一个黄皮肤的民族。 我们在它身上挖窑洞住,种庄稼吃,没有它就没有我们。天上下尘土了,下就下呗,慌什么呢? 我们还不习惯吗?穿草鞋不怕走田埂,穿皮鞋就怕街面上有土了。人在进步中为自己创造和寻找了很多的惊慌。

            北京的沙尘,主要是从北边、西北边干旱的戈壁、沙漠来的。那些沙尘暴我们可是见得多了。在新疆、内蒙古的野外中,让我们感到紧张的天气有两种。一是闪电打雷,电火从天空的乌云连接到地面,离我们很近,霹雳声很吓人。在那戈壁平滩上,人是最突出的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蹲下身子或爬在地上,扔掉地质锤等金属物品,以免自己成了避雷针。要是那强大的雷电电流从自己的身体经过,那个被炭化的过程肯定是不好受的。要是再下了雨,我们就得担心陷车了。另外一种气候,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沙尘暴突然悄悄地降临。黄乎乎的一片从戈壁的地平线上滚滚而来。打前站的沙子,打在我们脸上发疼,让眼镜成了毛玻璃。当我们忽然发现沙尘暴来临时,大家会在劲风中呼喊,闭嘴时会觉得有沙子蹭牙。收起所有的东西往车上跑,然后赶紧往驻地开。那时的空气中,是一种土的味道,让人窒息,难于呼吸。而那一堵墙似的土尘,从天边而来,越来越近,带有一种神奇的、世界末日的色彩。最后,我们跑不过风,被包裹于那黄色的土尘中。身在其中时,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我们不得不在一片黄色的空气中寻找回家的路而已。

            回到驻地,沙尘暴正在高潮中。大中午,是一种暗无天日的感觉。我们看着窗外的尘土,庆幸自己没有被搁在外面沙尘暴里。而那惊心动魄的景象,让回到驻地有了安全感的我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是唯恐天下不乱,看到了城里人花钱也买不到的恐惧,还是我在风尘中还活着?说不清。我们住的院子,墙迎风的一面,已经被沙子添满到顶,人可以从沙堆上走到墙顶,然后跳下墙来进院子。当地的居民,在干旱多风沙的年头都搬走了。尽管有的年头雨水会好一点,但我自己的感觉是,干旱的地区在扩展,风沙总是要南下的。人的活动,也许能加速或减缓这个过程,但不大容易阻止这个过程。我可能是太悲观了,没有人定胜天的的精神。我知道在历史中,气候的变迁吞没了一些人类的文化,比如丝绸之路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但我也相信,风沙是流动的,人也是流动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更何况今天的人类,还会一点一点的清掉天空中落下的沙尘,不会让它们把北京城埋掉。在人们心中,谁都希望风是清新的,没有沙尘;但现实中,我们常常必须在希望之外过日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305715.html

上一篇:金榜题名时
下一篇:伊达——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炒作
收藏 IP: .*| 热度|

30 武夷山 杨学祥 王桂颖 卫军英 郑融 郭向云 陈绥阳 朱志敏 罗帆 杨远帆 吴飞鹏 钟炳 杨秀海 刘立 吕喆 王振东 魏东平 苗元华 卢洪健 陈湘明 高建国 侯成亚 鲍海飞 左正伟 刘晓瑭 叶剑 许亮 赵祺 littlejoy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