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初秋拜偈李小龙墓 精选

已有 12450 次阅读 2009-9-3 09:1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与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路过西雅图,有半天闲时间。旅游指南上建议半天时间可以去太空针(Space Needle)观光塔上观景,我不喜欢。爬过山的人,大概都不喜欢到一个城市旅游时去登高观景,一览众楼低,而且还要交费。无理。我决定去拜偈李小龙的墓,它在城东北郊区的湖景公墓。上了出租车,司机听说去湖景公墓,就说Bruce Lee的墓在那里。司机是个明白人。湖景公墓建于1872年,相当的大。有人运气不好,曾经几次去墓园找李小龙的墓未遂。我们到时,刚好有两个墓园工人开了辆电瓶车到我们跟前。出租车司机摇下窗户,还没有开口问路,工人就说:找Bruce Lee吧,掉头跟我们走。跟着他们的车绕了几个弯后,工人向有几个人站在那里的墓一指,示意那就是李小龙的墓了。要自己找,真还得花时间一墓一墓的瞧,从1872年到1973年,一百年的墓,够找。

            李小龙的墓和他儿子李国豪的墓排在一起。墓看上去很简单,碑是绛红色的花岗岩刻制,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 Lee,中文名李振藩,生卒年月,以及截拳道创始人的字样。墓碑前是一块黑色大理石的石雕,一本翻开的书,左页刻着一黑白太极图,两边有竖写的两句: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墓前有别人留的花,酒瓶子,钱币等,还有就是头天的雨水。我没有带花去,因为担心不一定能找到他的墓。现在见到了,人在那里默思一会,也是一种心意。我在那里的一、二十分钟时间里,来了好几拨人。举目四望,当时偌大一个墓园中,李小龙的墓是唯一有人探的,也是唯一摆放着鲜花的。看着他的生卒年月,提醒我李小龙称得上是三十而立,只可惜三十二岁就去世。留在人们印象中的他,也因此总是年轻的,就像墓碑上他那张照片的模样,有一种很特别的眼神和嘴角线,不是好欺负的样子。

            夏天在北京的时候,偶尔有机会在电视上看两眼正在播放的《李小龙传奇》。我看到的片段加起来不超过10分钟,但觉得陈国坤演的李小龙挺不错,型似神似。李小龙的电影,我只看过《龙争虎斗》一部,那是他的代表作,大概是在上大学时看到的,当时觉得很精彩,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很难说是李小龙的粉丝,但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没有其它功夫片能超越他的电影。特技镜头下飞来飞去的招数,和真功夫是不能比的。李小龙的故事很多,不用我来讲。他是把中国“功夫”带给全世界的人,并因此改变了很多人眼中的华人、亚洲人刻板形象。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演员在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上比他更有建树。今年五月美国历史频道还播放过一个关于李小龙的记录片“李小龙如何改变了世界”。片中说到:李小龙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明星,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虽然李小龙以功夫成名,但他对哲学也很有研究,是个有想法的人。这个好像和现在的文艺界明星有点差别。他的功夫中,贯穿了他的哲学思想。他是个怕水的人,却把水的无形和可以塑造成任何型看成功夫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他墓前没有塑一付双节棍做为功夫的象征,而是摆了一本颇有哲理的书本雕塑,似乎在说李小龙其实是一位哲学家,思想比功夫更重要。拜偈了他的墓之后,觉得不虚此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情,可能是觉得李小龙的墓和他的影响比起来显得小了点,简陋了点。但有这么多的人来看他,使他不寂寞,也让我觉得竖一高碑建一大墓,不如民间传说留在人心中。

湖景影秋容,残花细凤踪。

咏春情未淡,讲手气还浓。

勾漏曾擒虎,截拳本属龙。

功夫无法在,有道世人从。









(第一张照片来自网上)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253071.html

上一篇:洄游的三文鱼
下一篇:从NSFC与NSF申请书的差别说科学哲学
收藏 IP: .*| 热度|

25 武夷山 杨学祥 刘全慧 郭胜锋 王桂颖 刘玉平 任胜利 梁进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安邦 王德华 王号 寸玉鹏 钟炳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畅 吕乃基 杨芳 苗元华 陈湘明 李学宽 littlejoy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4: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