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liusd070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iusd07017

博文

做学问更是为了继承人类最优秀的成果,其次才是创新(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已有 1199 次阅读 2024-3-6 13:23 |个人分类:微波吸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继承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就,创新是教育的副产品:

Liu YLiu Y, Drew MGB.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capacities derived by different but connected approaches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2020 , 88(1) 51-59.

教育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教授学生前人已经建立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人为了高效地传授,采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讲授知识。

但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传授方法。

简单的方法有简单方法的优点、复杂方法有复杂方法的优势。

很多人在授课时尽量回避数学方法,但是用数学方法建立的概念,只有用数学才能讲透。

用最简单的方法、掩盖尖锐的问题,糊弄学生,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是小猫盖屎式的教学。

讲的越深入、越能讲透、越能讲明白。讲得越浅,越容易讲糊涂、越容易留后患。

========

教材和研究论文都将研究过程中的弯路省略,用捷径教授最终结论。

但是沿着这条捷径,只有圣人才能得到那些结果。

如果沿着得到结论的弯路走,任何人都能得到那些结果。

因而讲授得到结论的弯路、讲得到结论的简单的或复杂的不同方法才能真正培养人的能力。

即所谓名师出高徒。

真正懂的人讲的课程与一知半解的人讲授的课程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

刘颖刘跃 理论化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哈尔滨 , 2002

======

如果科学研究以创新为迫切追求,结果往往导致在做学术游戏。

创新是绝对计划不出来的。

科研只要做就好、只要做就能深入、只要按自然规律去做就会有结果;至于是否能出现创新、只是机遇、可遇不可求。

以创新作为重中之重的科研,多数时候产生的是伪创新。声称的创新,即使名噪一时,往往也是假的。

以继承人类最精华的成就为己任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创新往往不期而遇、创新会自发地冒出来。

“Beyond these consider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many of the more recent developments cannot be evaluated objectively at this time.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teaches us that many subjects which aroused tremendous enthusiasm and engaged the attention of the best mathematicians ultimately faded into oblivion ... Indeed one of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s that the history answers is what survives in mathematics. History makes its own and sounder evaluations.” --Morris Kline,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ISBN 0-19-506136-5 

引申:历史是最公正的。历史反复证明,那些在当世喧嚣尘上的东西往往是主流学者刻意炒作的糟粕,而那些被当世打压的经常是真金白银。

Expansion: History serves as the ultimate arbiter. It consistently reveals that what is often overemphasized by the prominent scholars of an era is often merely the intentional promotion of mediocrity, while that which is suppressed by the prevailing contemporary scholars often reveals itself to be authentic and of true value.

================

科学网—教材和期刊文献,前者更值得下大功夫研读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科学网—坚持基础研究,做有科学意义的工作(做学问的哲理)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科学网—[转载]实验的目的是取得理论认知(科技英文听力资料,英汉对照)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科学网—在索然无味和热火朝天的有趣工作之间,前者更值得投入毕生精力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科学网—[转载]如果没有动力,你很难坐下来推导公式做理论研究 (科技英语听力资料,英汉对照) - 刘跃的博文 (sciencenet.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9443-1424291.html

上一篇:现代隐身材料(微波吸收)理论中的阻抗匹配系数理论错误了(最新发表的论文)
下一篇:最新顶刊现行微波吸收理论文章和低级别刊物反对文章之间的比较(让历史做最终的裁决)
收藏 IP: 39.152.24.*| 热度|

12 宁利中 檀成龙 农绍庄 郑永军 尤明庆 杨正瓴 潘发勤 高宏 崔锦华 杨顺楷 孙颉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