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苍凉之美
——花溪高坡草原环线行
周四,冬月廿三,阴天,有风。我们三山又上高坡。这次先导航至骑龙村,从九道拐这边走。上周我和内子出游,先到桐野书屋,没想到书屋背后就是红色涂了人行道和拉杆的网红路——高坡九道拐。我把照片发给三山,遂决定改日好好走一下这条路。
今天很顺利,一到骑龙村附近,我就看见涂了红颜料的那天路,我们沿着路走,确实就到了桐野书屋的背后,水流在周渔璜故居的后面,风水很好,难怪出了这样的大才子。我们在一处河畔停下,一边山上的巨大岩石下是修的栈道,直到山顶。河中有一小水坝,水清冽。我捡了一块石头,石头有些圆,石上有小洞,感觉好,就藏了。徐霞客在一路旅行的路上,收藏很多怪石,他都运回家中,晚年足病不能行,他每日就是对着收集的奇石看。风有些大,我们三人在车中喝小力准备的红尘,吃葵花,酱香饼。小停了一会,我们继续往前走,九道拐其实很宽,也不算险峻,上次来的时候,摩托帮很多在这里练车,噪音很大,今天只有两三个摩托停在山上,集市也没有人,很安静。小力把车停了,我们瞭望了一下整个九道拐的风景,随意而行,自在自由。僧如说起山上的松树很有特点,我细观了一下,也觉得是这样,这些松树的叶子是绿色的,低垂的,一簇簇颇像帽子。松树的种类真多,而且到冬天更有精神,孔子说:雪然后知松柏知后凋也。”中国人遂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松为名者也很多,但古代取劲松的较少。
赏完松树,小红车继续前行。这是一条高坡的旅游环线,一直通到最老的那条高坡路。以前苗人居高坡,道路险峻,上高坡是不容易的一件事。96年长者上高坡考察,专门把过去的泥巴路修成水泥的双行道,高坡总算向外开放了。路旁出现一片荒草的草地,草都是黄的,很萧瑟,却很坚韧的存在。我一直喜欢一直荒凉的感觉,觉得其中有一种苍凉之美,小力,半山也都喜欢,三山确实是心心相通。我们把车停下,漫步荒原,我想起哈代的《远离尘嚣》和《苔丝》里的英格兰北方草原的风景。草地上走,风很大,有风的地方,天空显得无比遥远,红尘不见,心很安静。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就建在这样的地方吧。我忽然觉得整个高坡都被这样的黄色的草淹没了,天空是白的,连绵的群山都是冷冷的蓝色,蓝得让人透亮。黄、白、蓝是高坡的三原色。这片草原很高,所以叫雲顶,雲的顶端,俯瞰整个高坡,海阔天空。草地上漫步的只有我们三人,风在耳边挂过,半山没有帽子,却依然不怕冷风,我和小力都显得有些怕冷。还有草地上有几头牛安逸地在吃草。这种苍凉之美唯有喜欢幽深孤峭的人才能品味,我们三人恰好属于这样的。我们来回走着,恋恋不舍。离开荒原,我们车到皇帝坡,便停车寻觅。为何叫“皇帝坡”?没有任何说明,或许是高坡最高处,所以叫“皇帝坡”。走在皇帝坡,背后就是高高的风车,旋转着,仿佛地球也在旋转。从皇帝坡下来,我们继续环线行驶,小力放着我们喜欢的老哥,她点评齐秦的情歌里有一种“倔强”,难怪总觉得他的歌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又问童安格有什么特点?她说:童安格是“洒脱”,我觉得点评很到位,她一直都很有见识。
车继续前行,逐渐开到老路。红色线高坡路渐渐向我们身后远去,地势往下,蜿蜒曲折。从高坡下来,看时间还早,我们又去青岩古镇,在北门停好车,正好看见一个寺庙。走进一看是祈福寺,不要门票。这个庙多年前和冯兄来过一次。寺庙里人不多,大悲殿左侧有个古墓,是为张贞女墓。旁边有个“天挺贞操”碑,记录张贞女事迹,她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光绪二十六年去世。幼许吴生,未过门而夫亡,誓不再嫁,养两小姑子,以纺织为生。此古墓还没有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此寺庙应是因贞女而建,故大殿为供奉观音,盖暗喻贞女知厚德载物。这个庙很有女性的温柔和护佑。余口占一律曰:
古镇祈福寺,贞女墓殿前。守节情不动,奉养志弥坚。两小早许配,八十终老天。观音大悲供,暖暖赐福田。
从祈福寺出来,天始有阳光,记得上次去灵应寺,上山的时候,佛光普照,下山就变阴了,我们与佛友缘,不亦快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