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失眠应对大全

已有 3509 次阅读 2008-1-7 18:09 |个人分类:求道

大概二十多岁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失眠。失眠了,可真是难受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纠缠着一堆烂事。正着躺吧,觉得背上有无数根针在不断的扎;侧着躺吧,觉得一会就脚酸手软;趴着躺吧,更难受,很快就喘不过气来。心里思想着,怎么睡能快点睡着呢?

怎么睡都没法快点睡着,因为根本就不是睡姿的事。

记得否,睡眠好的时候,头一沾枕头,两眼就发黑,一觉睡到天亮,中间不做梦,醒来的时候什么姿势都有。我小时带着被子滚到床下,睡得呼呼的,早上起来发现天花板怎么离头这么近,仔细一看原来不是天花板,是床棱子。所以,睡觉的姿势不是失眠的原因,是失眠导致了睡觉姿势怎么着都不爽。

科学网最近讨论基金匿名还是实名,讨论SCI要还是不要,讨论大学该如何搞,都很热闹。热闹,说明大家关注。说老实话,这三个问题,我一点发言权都没有,但是,看完各位老师的发言,觉得每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我发现同时每位老师都承认,每种观点,都有局限性。虽然说没有哪种方法是包打天下没问题的,但具体到某个时期,总能找到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当没有最佳解决方案时,就不能只思考问题,不思考问题背后的东西了。多讨论问题,少谈些主义,恐怕也不是永恒对。我发现,其实大家还是在讨论姿势问题,而不是讨论失眠问题。大家谈了半天什么姿势能够让自己睡得爽一点,谈到后来发现,已经失眠了,怎么换个姿势,再来一次,都不爽了!

关于失眠,网上有很多资料,比如搜狐的专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http://health.sohu.com/7/0304/70/column219407070.shtml)。短期的失眠,一般是客观因素导致的,比如喝茶喝多了,讨论问题讨论得太兴奋了,周边太吵了,等等。这类失眠的应对方法,很多人都有经验。数数绵阳,数数玫瑰花,背英语单词,算算三八二十四,不一而足。长期性的失眠(集体性的不爽),这些招数不管用。

长期性的失眠,成因也很多。相当一部分,是主观的,压力过大。压力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产生不安,不安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于是睡眠机制失调了。而一当睡眠失调后,还会引起恶性循环,也就是,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睡。而同时还会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紊乱。生理上的紊乱表现为,失眠的时间过长,内分泌失调会加剧,反过来导致失眠加剧;而心理上的紊乱表现为,一到睡觉的时候就恐惧,担心睡不着,结果越担心越睡不着。

要强调的是,失眠的原因很多,但压力过大肯定是最广泛的原因之一。

怎么办?没有太好的办法。不要过多的吃安定,吃多了会上瘾,而且,不吃还不行,不吃又睡不着。吃得太多,脑子就会被烧掉。

最好的办法是,珍爱生命,远离压力。起码是一段时间远离压力。有种心理疗法叫森田疗法,非常极端,把这个人从工作中彻底剥离出来,到一个十分安静,刺激很少的地方,强迫这个人不去想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压力没有了,神经系统规律了,心情也好了,睡得也好了。关十天半月,再出来就又是一条好汉。如果不先关一段时间,非要坚持搞,到最后系统就得崩溃。

原来都是压力闹的啊!

造假、搞关系、论文改吧改吧重新发,唯SCI、影响因子论,大学盲目发展,楼比学术更重要。根源在哪里?在上头有任务,上头要评估业绩。上头为什么要评估业绩?因为下头的业绩就是上头的业绩。上头的上头为什么要评估上头的业绩?因为有GDP这个最大的压力!

GDP就是天,GDP就是王法。为了GDP,要搞工程;为了GDP,要搞计划;为了GDP,要搞建设;为了GDP,真相可以不要;为了GDP,善良可以不要;为了GDP,美丽可以不要。一,一,一二一,大步流星GDP;全国人民眼巴巴的盯着GDP,以为GDP会把自己带到天堂。在GDP的指挥下,猪都增值了,人却累死了。

爱他,给他GDP,恨他,给他GDP

我们不是不要GDP,我们要健康的,平稳的,自然的GDP。我请每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一下,我们目前的GDP,是正常的,还是过速的,还是过慢的?如果大家认为,我们目前的GDP是正常的或者过慢的,也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大家埋着头,苦干一百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心有多高,GDP就有多高!

压力太大了,就把自己的目标订低一点,给自己一个空间。心理学早就证明,最好的工作效率是在压力水平适中,动机水平适中时。过高的动机带来过高的压力,过高的压力反过来抑制工作效率。

心态平和一些,反而学习得快一点。

人家搞了一百年,我们三十年就搞到了第三,还想怎么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给自己一个空间,给民族一个空间,思想的重组,不能疾也不能徐,大家没事偷着乐吧。

一个人失眠好办些,看医生就好了;一个民族失眠了,谁来给这个民族治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14077.html

上一篇:酒杯和思想的碰撞
下一篇:风语者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