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坪古村是我的故乡。暑假期间,7月19日15:00回到湖坪村,7月27日8:30离开湖坪村。作为游子,回故乡的次数并不多,近6年回去过4次(分别为以下年份的暑假:2018、2019、2021、2023),通常是暑假期间回去几天,因为父母亲在故乡,年龄越来越大,自身亦近“知天命”之年。每次回故乡都很珍惜,并留下几行字作为“印记”。
今年回故乡,于个人来说,意义有所不同。我的小孩下学期上初一,籍贯上写着“江西乐安”,他是在我工作的地方出生与成长的,之前同我回故乡年龄偏小,记忆模糊,这趟回去或许会有所不同。再说,上了初中之后,学业任务会更重,外出的时间会更少。对于父母亲来说,期待尽可能多见见孙子,关系更亲密些。小孩正长身体,两年未见大不同,个头马上就要超过我了。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父母亲特别期待我们一家假期中可以回去一下,电话中表达过好几次(母亲的表达比较直接,父亲的表达较为含蓄)。或多或少有身不由己的因素,这趟回去也并不容易。交通方面,近年大有改善,相对方便多了,但毕竟物理距离相隔千余公里,且需要中转多次,买高铁票并不好买,先坐飞机到南昌,并在南昌住一晚,次日坐网约车回湖坪村(不是很好约,但约到了,实际是很便捷的,几乎全程高速,2小时就到了,此次用时最短,以往需要3-4小时。早年还需要换乘,南昌-乐安-湖坪,时间更长。)。
湖坪村为江西省乐安县湖坪乡下辖行政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湖坪村为湖坪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江西中部,抚州西南部,与“千古一村”流坑接壤,距抚州市区140多公里,离乐安县城40多公里,村庄方圆25平方千米。“湖坪村”村庄是比较大的,实际还包括汉上村、东山村、西头村、街上村、方塘村。这趟回去,走过的地方并不多。
父母亲住在街上村,我们一家喜欢看农田。当前的耕作方式,与以往大不同。小时候,暑假期间处于农忙季节,忙“双抢”(早稻收割、收割之后插晚稻),需要忙好长时间。现在,许多农活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了。犁地有犁地的机器,收割有收割机,插秧改为抛秧……许多农具已被淘汰了,打谷机、梨、耙、扎耙、风车、箩筐、晒谷篾折(展开为长方形,收起为圆筒形,有点像卷轴,可以晒100斤左右稻谷)等等,有的已经进科技馆或博物馆了。在故乡一星期,只见到过3头牛(黄牛),比以往任何一次见到的要很多。往年可以见到许多白鹭,这次偶尔能见到几只。远处的山上(据说翻过山就是永丰县管辖)可以看到风力发电设备运转,晚上可以看到一串红点(红灯闪烁),据说风力发电部分受益用作低保。灌溉的河渠多为水泥制作,河渠里泥鳅、青蛙、鱼虾等很难生存。距离村庄比较近的农田,不少已经盖上了楼房。现在,种田的人很少,年轻人大多外出生活,老年人量力而行(通常为够吃就好)。有的原本可以种双季稻的,只种一季;距离较远的耕地,有人愿种给人家种,否则成荒地。
汉上村是我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每年回去,我会到老屋看看。汉上村的明清建筑保存较多。近年,陆续拆除了不少。拆除之后的空地,好些种上了大丝瓜,据说是扶贫项目之一。丝瓜园似乎有标准,结的丝瓜很长很粗,有的丝瓜上还挂有矿泉水瓶,猜测可能是帮助“塑形”。据说,村里的空地近年盖房子有许多约束,不是谁家的地皮谁做主。回汉上村,路过“三扇门”牌坊,此处牌坊重修了,可谓“面目全非”,原本是很有味道的遗存,颇为可惜。
街上村去汉上村需要路过王家井。王家井是一口有故事的古井。相传是湖坪村最古老的井,不知掘于何朝,湖坪开基一千多年(985年,王延年从吉水县带源村迁湖坪肇基建村)这口井就有,此井水质好,清凉透彻,是酿酒上等水源。湖坪的老井有许多,这口井的历史最为悠久,且较为独特,我有亲身经历。路过时,这口井似乎其貌不扬。在路边,西头村村委会门口。三级台阶下去有个平台,十块麻石围城一口井,不是方井,也不是圆井,更像十边形井,蹲下身子便可以取水(舀水)。井水里边有水草,还可以看到有小鱼游动(有清洁水质及预防投毒的作用)。井里边有一侧有几根水管,估计是有人直接从井里抽水(水泵抽),这应该是近年安装的。这口井的水质确实好,小时候村里不少人家到这口井挑水酿酒,冬天有人在井边放豆芽桶长豆芽,这口井附近还有两家麦芽糖店,用这口井的井水制作麦芽糖。小时候,有的年份夏天干旱或过年前一段时间,村里的好多水井的水不够用甚至枯水,但这口井有水,我曾经到这口井挑过水。从我家到这口井有较远距离,且路并不好走。我上初中阶段,王家井是必经之路。那个年头没有自己带水的。路过井边时,若觉得口渴,有蹲下身子用手掬水喝的精力。我在湖坪村,至少喝过5口老井水,喝王家井的水有点像喝清凉的山泉水,与喝其他老井的水有所不同。相对其它几口井,这口井取水最为轻松。
关于王家井的历史,我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据《同治乐安县志》(1871年修),“王家井 在湖坪。元王允德建亭其上,虞邵庵适至,名其亭曰‘勺清’。黄观兰诗:‘湖坪冷浸琼瑶窟,万丈龙湫初并出。王家凿井汲深清,贮月开冰凝雪骨。流芳遗泽如川至,不遣泥沙污清泚。大史新来写勺清,好向湖边洗肝肺。’”((清)朱奎章等修纂;乐安县地方志办公室辑;王宏生点校.同治乐安县志._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47.)建亭者王允德是湖坪村人王孚远。据《湖坪王氏族谱》编年简表,“元至正十六年(1356),17世孙孚远召乡勇万余人助国,入黄昭、吴当幕僚,平息抚州、建昌之乱,幕府献策《万言书》抨击时弊,陈述军务。”“元至正十六年(1356),三修湖坪王氏族谱,17世孙孚元主修。”“元抚州乐安人,字允德。顺帝至正中游京师,得揭徯斯荐,曾任大同路学正。十二年,江西各地义军纷起,孚远乃集丁壮以保乡里,并向当道条陈机宜,为当道所忌,被杀。”(信息来源: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renwu/9/43439gt.htm)邵庵先生虞集是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柳贯、揭傒斯、黄溍并称为“元儒四家”。邵庵先生虞集生于公元1272年,卒于1348年,享年76岁。虞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邵庵先生虞集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后人,父亲虞汲曾担任黄冈尉一职,南宋灭亡后,虞集父亲携带全家从四川眉山迁至江西居住。虞集曾担任集贤院修撰一职(信息来源:ttp://www.guoxuemeng.com/lishizhishi/508301.html)黄昭(1298-约1360),字率性,行鼎八,号观澜,江西抚州乐安同富围里人,同富黄氏第12世,元大德戊戌十月初五生,中天历二年乡举,至顺元年登庚午科王文华榜,至正中任授广东新会县尹,政尚德化,一介不苟取。“黄昭 同富人,历官至兵部尚书。有传”((清)朱奎章等修纂;乐安县地方志办公室辑;王宏生点校.同治乐安县志._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249.)“天历二年己巳科 黄昭 同富围里人。见‘进士’。”(《同治乐安县治》P264)同富村为乐安县龚坊南部8公里。《同治乐安县志》P346有王孚远的小传(在“忠义”部分),“王孚远 字允德,湖坪人,巢县薄。至正间游京师,出入揭公傒斯门,荐授大同路学正。壬辰兵乱,盗贼四起,族姓子弟被杀。孚叹曰:‘国敝家残,财何独为?’乃顷家举义,纠集乡兵万余,夹栅树寨,以保障乡邑。乙未,诏召募民兵,孚应召,自备军饷,帅义兵进克之,抚建悉定。孚在幕下献策万言,条陈十事,廉访史吴当大奇之。”揭傒斯(1274年—1344年),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为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简单叙述为:元代,湖坪村人王孚远在王家井上修了一座亭子,著名诗人、文学家虞集把这座亭子叫“勺清”,题写了匾额,兵部尚书黄昭为王家井作了诗(从韵脚看是两首诗:前四句为一首,后四句为另一首。)。从信史看,王家井的历史悠久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家井的文化可以进一步挖掘,建议有关方面考虑重修勺清亭。一方面,追根溯源,饮水思源;一方面,王家井所处的位置较为重要(或许可以说是枢纽)。
国宝公祠及其周边是必去的。国宝公祠堪称是湖坪村人的精神图腾。国宝公祠(大湖坪改编旧址)2004年被列入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一方面军整编旧址)。这次去与2021年那次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国宝公祠建筑群是比较大的。现在主要作为红军标语博物馆用途,个人建议留出部分区域作为民俗博物馆、村史馆(可以向吉水县文峰镇葛山村史馆学习,“葛山村王氏六世祖王延年,由(吉水)带源王冈徙抚州乐安大湖坪开族肇基;十八世祖王文才,于元末由乐安大湖坪迁来葛山开基立业。”),这样将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王国宝,讳琳,号竹林。湖坪王氏第十一世。公元1123年北宋徽宗宣和癸卯三月初三日生,绍兴中以义兵助国,功赠扬州府尹中宪大夫,1205年南宋开禧乙丑九月十四殁,享年83岁。公祠在祥轩公祠左,清乾隆庚申(1740年)子孙重修,十载而始落成。1902年续修。1942年元旦公祠失火,保住前、中两栋,上栋成废墟,后改建为学校教室。公祠前文献坊,二丈多高,尽是琢就白石砌成,正面石匾颜体楷书“文献世族”,石刻楹联“缑岺神倦世第,河汾理学名家”;内匾“万派同源”,楹联“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流万派总是同源。”雄伟壮观,其造型之完美,人物花鸟浮雕之精湛,诚为我省所罕见,据谱牒所载,造价费银五千余两。此坊屹立二百余年,1966年被视为四旧摧毁。文献坊前池畔石塔,名青云塔,七层高三丈余,建于清咸丰壬子(1852年) ,系湖坪文物瑰宝,塔影倒映池中,风吹水动,犹如彩笔绘蓝天白云,为湖山十景之一。永丰县何邦彦、梁维翰各题诗一首。此塔亦在1966年被冠以“四旧”被拆毁。2014年,文献坊修复、青云塔重建。笔者与国宝公祠亦有着特殊的情缘,小学是在国宝公祠渡过的。此后,我们家因住房困难,学校将父亲的办公室及附近几间房(靠露天水井一册)供我们家使用,搬到国宝公祠住过十年左右。该期间我大多数时间在外求学或工作,但假期或探亲是住过不短时间的。国宝公祠天井中,原有两颗老桂花树(应该会是有不少年头),一左一右。全湖坪村其它地方没见过有桂花树,这两颗桂花树在我读小学期间(1981-1986)均在,后来有一颗不在,另一颗印象中2005年还在,之后不在了,听说有人将树根买走做根雕,价格不菲。假如这两颗桂花树亦能“复原”,该博物馆的价值将会有进一步提升。如果有可能,原桂花树树根制作的根雕回归故地,或许会更加有趣有品味。
这次回故乡,7月25日到罗陂乡罗田村外婆家。罗田村是我比较熟悉的村庄,小时候基本上每年都有去拜年,一住好几天,走村窜巷。现在罗田村真是新农村,外观上都是新的。村口1980年代盖的房子要么拆了重建楼房,要么穿上了新外套。舅舅们及表兄弟们房子大多盖了新楼房在原来村庄外围,老村区域的老房子据说全被拆除(均没有任何补贴)。罗田村与湖坪村相距十华里,村庄要小不少,印象中有些老建筑与湖坪村相似,村中有好些老井和牌坊。老的、旧的彻底告别了,“历史文化”一定程度上被彻底“清空”了。相形之下,我觉得湖坪村是幸运的、幸福的,值得珍惜。
湖坪村周围山林比较多。据说有些山林是先烧一遍,再栽松树、杉树等。这种方法对原生态有较大损害,比如野生动物少了,山上的植物品种少了。湖坪村的“文旅融合”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当前的吸引力还是比较欠缺的。比如景点较为分散,且缺乏集中展示场所;配套设施(食、住、行)还有待加强建设。期待湖坪古村的明天会更好!
(王家井 2006年7月拍)
(王家井 2016年2月拍)
其余照片为2023年7月拍。
延伸阅读:
(1)湖坪古村见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28781.html
2018-8-12
(2)湖坪村风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94669.html
2019-8-21
(3)湖坪村《王氏族谱》再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94637.html
2019-8-21
该文附有多张湖坪村照片。
(4)湖坪村留影.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7685.html
2021-7-30
(5)故乡的青云塔(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65890.html
2014-2-9
年前获悉青云塔正在重建中,今日收到侄儿发来的照片,告知已初步完工。小时候,时常听到父母及故乡长辈提及,其神色惋惜不已。时隔近50年,今朝得以重建并睹其重建风采,身为游子同样倍感欢欣。
(6) 故乡见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957560.html
2016-2-21
(7) 故乡印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823744.html
2014-8-31
(8) 故乡见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247756.html
2009-8-6
(9) 家在湖坪村.http://libseeker.bokee.com/12737434.html
2005-07-18 04:14
(10) 我的故乡不一般.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75256.html
2023-2-7 此儿真的有文化!书读的越多越能明白。
(11)吉水县文峰镇葛山村史馆
(摘自:陈橹.我与三座村史馆的故事.http://www.jgsdaily.com/2016/0523/15330.shtml)
我负责打造的第三个村史馆是文峰镇葛山村史馆。
葛山村肇基于元末,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元、明、清历朝先后出过进士王定夫、王乐孟、肖润、肖澍、肖礼之,举人王貌、王啟、王俊、王淑仁、王润身、王吉亨等名士。五里三状元之一的王艮,系葛山村王氏的先祖,是水南镇带源村人,而葛山村王氏六世祖王延年,由带源王冈徙抚州乐安大湖坪开族肇基;十八世祖王文才,于元末由乐安大湖坪迁来葛山开基立业。原带源村的王氏早已没落,现在带源村的王氏又是从葛山迁过去的。葛山村王氏又与青原区古富村王氏同宗。村史馆需要把王艮的120首梅花诗编入一部分进去。诗收入在古富村王氏族谱上,因时间久远,有不少错漏之处。为了校正王艮的120首梅花诗,我三番五次前往古富村,摘抄、拍摄,并与王姓族人一起交流、探讨。
几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葛山人修建了许多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成为葛山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为了编写古桥风貌这个栏目,我也常在葛山的山水之间徜徉。或拍摄图片,或挖掘其故事,洒下了不少汗水。比如:泥陂自然村村头通往吉水县城的古驿道上,有一座清朝时期建造的石拱桥,叫“黑心桥”。经过整理,我写出了一个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故事:
传说泥陂自然村清朝时期,出了一个富商(王姓),他在外面赚了很多钱,有一次装了三船货回家,经过长江三峡时翻了两船,还有一船下沉时,因为船上装的是鹅绒被,才幸免遇难。富商回到家乡后,看到村头小溪上架设的木桥破烂不堪,摇摇欲坠,于是,决定捐资修建一座石拱桥。当他把从外地定制的黄麻石运回村,堆放在小溪旁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发现昨天夜里被人偷走了一块。村人议论纷纷,都说谁黑了心,做缺德事。这座桥竣工时,本想给它命个名,但经过村人建议,就叫黑心桥。
黑心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古驿道早已废弃,但桥至今依然完好如初。只是因为当年少了一块石头,桥洞一直保留一半圆一半斜状态。黑心桥就像一面镜子,时时映照着村人的心灵。
每座桥都有一个神话般的故事,比如官塘桥:
官塘桥是葛山、东螺、芦村、董富、田塅五个村委会所辖的40多个自然村村民前往吉水县城的必经之路。
官塘桥是一座横跨在乌江上的明清建筑,两墩三孔,长70米,宽3.5米。传说一个财主家的寡妇有三个女儿,分别要嫁到三个地方去,每个地方都要经过一条江,那时过江必须从渡口乘船过渡,而这三条江只有乌江有渡口,且要走几十里山路,过渡后又要走几十里山路折回,怕是走上一天也到不了夫家。何况还有两条江没渡口。为了嫁女,寡妇决定修三座桥。第一座是庙前桥,第二座就是官塘桥,而当修第三座枫塘桥时,家中所有积蓄全部用完,最后只好用三根青石板架设。如今,庙前桥早已毁坏不复存在,枫塘桥则做了水陂,唯有官塘桥依然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乌江之上。
打造葛山村史馆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开放后,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而我的第三双皮鞋也宣告完成了历史使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