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冯其庸先生诗赠吕启祥“论秦可卿”

已有 3188 次阅读 2017-1-24 07:01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冯其庸先生诗赠吕启祥“论秦可卿”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124发布


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

地下欲问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

吕启祥教授“论秦可卿

冯其庸八十又四

这首诗是2006年7月30日,冯其庸先生诗赠他的多年同事吕启祥的。

   看到《光明日报》2017年1月23日05版刊登该报记者姚晓丹《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一文,最后一段提及“冯其庸曾赠给友人一首诗,讲他和《红楼梦》的缘分:‘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地下欲问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这里所提“赠给友人一首诗”,这首诗的原件由一直由我的老伴吕启祥珍藏着,冯先生将这首诗以“读吕启祥论秦可卿”为题收录于瓜饭楼丛稿《冯其庸文集》卷十六瓜饭楼诗词草(青岛出版社,2012年,第357页)。

  关于这首诗的由来,20101016吕启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行的“国学前沿问题研究暨冯其庸先生从教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以《阔大恢宏   坚韧执着--感受冯其庸先生治学为人的精神力量》为题发言,做了详细的说明。她说:

2005年正是“秦学”火爆之年,学界的朋友和学会的领导已经有不少文章和讲话从史实上学理上正本清源,这年底我去美探亲,心里仍郁结着这个问题,难道秦可卿这个人物除了揭秘猜谜之外,就无话可说了吗?于是写了一篇题为《秦可卿形象的诗意空间----兼说守护红楼梦的文学家园》的文章,寄回国内,20067月的《红楼梦学刊》发了出来,其时我并未看到。忽然,有一天夜里,接到冯先生的越洋电话,说他刚收到新出的《学刊》,不经意地翻开一看,不觉看住了,一气读完,正是我那篇。他很兴奋、很赞赏,当即写了一首诗,在电话里念了一遍,告诉我写好裱好后回来送你。放下电话我真的很感意外,我写此文不必说冯先生毫无所知,就是学刊编辑诸君事先也未得知,完全是我的“自发”行为,有此反响实乃始料不及。次年回国后,五月十九日冯先生托任晓辉君送来赠诗,已精裱装匣,打开一看,句云“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地下欲问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上写题“论秦可卿”,落款为“冯其庸八十又四”。诗当然是过奖,我曾言明不会张挂,所以他写成手卷,以便收藏。后来还得知他在06年秋天大同国际红学研讨会开幕式的讲话中还提到了此文:“完全是从文本出发,从人物的思想内涵、美学内涵出发的,..一点也不需要胡编什么,可见红学研究的根本是要深入文本。”大同会议我未参加,从会议专辑中才看到了这段话。我举这个例子,不止说明他对后学的关怀嘉许,如此郑重其事;更是由此见出一个学术大家的气度,即使我从不涉足家世、版本等实证性领域,我的视角和方法他也同样能够包容和肯定。窃以为冯先生学术上的大家气象,不仅体现在他能出入多个领域,也体现在红学本身,这是他能够服众和具有凝聚力的重要原因。

以诗画相赠作为激励和纪念,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曾得到过,记得1991年《红楼梦会心录》在台北印行,其时他太忙,我提出不必费神作序,题几句就好。结果他不仅作了一诗一画,又写了序。其间还有一椿插曲,就是先生的诗、画印在书首,同时还准备将原件送我,似乎是在上海装裱的,岂知放在宾馆被盗走了。后来先生又重写新画,那是一对立轴,十分精美,同印在书上的大不一样了,原先画的是南瓜,后来是葡萄,且有题句,赠诗行款也因尺幅放大而不同。总之,因祸得福的是我,先生则为此费神费事。赠诗曰:“十载开卷此会心,羡君真是解红人。文章千古凭谁说,岂独伤心有雪芹。”“启祥同志会心录成,为题一绝。宽堂冯其庸於京华瓜饭楼”。对于我,此句可看作一阶段性总结,当然更寓勉励之意。作为受赠者更有一种提升的作用,即便文章写得并不令人满意,也会为树立一个高的标竿去努力。这正是先生高远闳阔的大家风度对后学的一种影响。新世纪以来,先生还画了大幅红梅和以精心构思的律句相赠,都是极大的策励和珍贵的纪念。

收录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国学的传承与创-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全二册),上册第18-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4月第一版。黄安年的博客2013610受权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8311.html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第385-391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吕启祥著《<红楼梦>校读文存》第413-419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版)’吕启祥《秦可卿形象的诗意空间----兼说守护红楼梦的文学家园》(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533519&mod=space&uid=415)一文,还收录于吕启祥著《红楼梦会心录》第74-90页,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生前冯其庸在和吕启祥通电话时多次提到,若以为“自诩”“自道”并不符合他作此诗的本意。

照片8张是冯其庸诗赠吕启祥论秦可卿的照相件。

1.

2

3

4

5

6

7

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29574.html

上一篇:留影在冯其庸先生家(2006年12月19日)
下一篇:媒体悼念和追思冯其庸先生(三)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