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

已有 14902 次阅读 2011-10-6 16:4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style, class, face, target, center

副现象论(epiphenomenalism

最近一直在做一个关于心灵哲学的问题,虽然进展缓慢,但其中多次涉及到副现象论的话题,感觉还是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提纲式的梳理。

其实,副现象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学界争议较多。大体来说分为两类:一则承认有副现象一说;另一类则是完全否定有副现象的说法。具体观点论证,这里不展开。我倾向于认为有副现象论,它的存在对于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够给出很好的解释。副现象这个词的出现要归功于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1825-1895),他早在1874年就提出了这个概念。这个词的大体来说可以这样理解:相对于初级现象而言,它是次级现象,与初级现象伴随而行。韩裔美国哲学家金在权提出的随属性概念与此也有些干系。目前承认副现象论者也分为两类:强副现象论者与弱副现象论者。副现象能够被初级现象影响,而不能影响初级现象。在心灵哲学中则认为,心理现象就是副现象,它是由物理现象引起的,但是它不能引起物理现象。在强副现象论者看来,心理现象只能被物理现象引起,而不能被其他心理现象引起;但是弱副现象论者则认为,心理现象既可以由物理现象引起,也可以由其他心理现象引起,但是心里现象不能引起任何物理现象。(这部分内容,可以从维基百科看到)

副现象论的复杂性在于,如果我们承认副现象的存在,如何破解笛卡尔的二元论:即传统的心-身问题。按照强副现象论者的观点,就没有自由意志问题(free will),因为心理现象不能影响外部世界,但是我们通常是承认人有自由意志的,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弱副现象论者则给这个问题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当代的行为主义者大多有此倾向。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其他心理状态也可以引起心理现象。比如热,它会引起我们内心的焦躁?感觉经验在这里又出现了,它是如何与副现象论结合的呢?再比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明了什么?这其中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清理,不聊了,先说这些。

2011-10-6阅读笔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493858.html

上一篇:自序:从学院写作到启蒙写作
下一篇: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
收藏 IP: 124.78.218.*| 热度|

7 刘全慧 王芳 刘立 张玉秀 陈小润 曾红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