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 精选

已有 4282 次阅读 2024-6-12 05:1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Eckhart-Tolle-Quotes-1536x768.jpg

前段时间把埃克哈特●托利的那本《当下的力量》看完,这本小书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其实这类心灵疗愈类的书籍我看过很多,估摸下来约有20余本吧,这类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读起来不累,还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对于这类文字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反复读同一本书;其二,换一本同类的书来读。各有好处,我的习惯是换一本来读,在这繁忙的年月我们已经没有心情去反复读同一本书了,骨子里我们还是舍不得时间被无效地重复,至于哪种方式更好,见仁见智。

这本书提供的心灵技巧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我以前也在介绍别的书籍时曾提到过),回到托利的这本书,他的三个主要观点分别是:

1、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思维是让我们痛苦的根源所在。这个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无端地胡思乱想就会让人很抓狂,再有一些时时自动涌现的自动思维(如杞人忧天等)。因此放弃那些自动涌现的思维,逃离它的控制就可以减少很多心里的焦虑。冥想、正念、观呼吸等修炼方式大多可以处理由无意识思维引起的内心扰乱。

2、身体之苦。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这类东西大多时候是处于沉睡状态,一旦被外界的人、事、物激活就会折磨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负面能量的积累对于身体是很有危害的,这与中国古人所谓的:抑郁成疾是一个道理。好与坏的心情的长期积累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3、活在当下,唯有此时此刻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作者为此提出了一个奇怪的名词“临在”(Presence),在哲学上我们更愿意把这个词翻译成“在场”。其实,放弃过去与未来,只关注当下的时刻,相当于注意力仅关注现在,这样就把过去与未来完全从意识中省略掉,因此就能减少很多麻烦,仅从关注点范围的缩小/变窄(变化)就能感觉到活在当下的重大意义所在。正所谓,想那么多干什么,干就完了!未来好不好我们也决定不了,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在那些幻象中浪费时间只会徒增烦恼。

Power_Of_Now_Cover-665x1024-1-p5zpmdbbrpwzu5ssbp6t4m6hhilj85szhgl1ost2ww.jpg

关于作者的信息:

Eckhart Tolle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educated at the Universities of London and Cambridge. At 29, he says a profound inner transformation radically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 life. He spent the next few years devoted to understanding, integrating and deepening that transformation, which he say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n intense inward journey. While in London, he also began to work with individuals and small groups as a counselor and spiritual teacher. Since 1995, he has lived in Vancouver, Canada. The Power of Now made its American debut in 1999 and has since been translated into 33 languages.

大意是说:

埃克哈特●托尔出生于德国,曾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教育。29岁的时候,他说一次深刻的内心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理解、整合和深化这种转变,他说这标志着一段紧张的内向之旅的开始。在伦敦期间,他还开始与个人和小团体合作,担任顾问和灵性老师。自1995年以来,他一直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当下的力量》于1999年在美国首次亮相,至今已被翻译成33种语言。【他的年龄查不到】

关于书籍信息如下:

埃克哈特●托利著,《当下的力量》,曹植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

价格:32.0元

难度系数:3.0

22-09-26.empathyethics.ata.jpg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4-6-12凌晨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437789.html

上一篇:毕业答辩
下一篇:第20届研究生夏至论坛
收藏 IP: 101.88.177.*| 热度|

7 王涛 宁利中 崔锦华 冯兆东 武夷山 杨正瓴 杨顺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