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高校有关性搔扰的举报,从网上简单搜索一下,前后一共有四起与“长江学者”有关,它们是:
华裔女学者罗茜茜实名举报了12年前作为她博士生副导师、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称陈小武曾对她以及另外6名女性学生进行过性骚扰。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教授、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张康之,被举报在中国人民大学(下称人大)任教期间,对其和多名学生性骚扰。
南京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长江学者沈阳教授被实名检举曾在199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期间,对本班级女生高岩实施性侵犯,并导致后者自杀。
长江学者这头衔在大学里凤毛麟角,他们往往是在科研上取得重大成绩的青年才俊。在高校中,他们的人数可能只占大学所有教工的1-2%,但他们贡献了今年以来几乎全部在大学发生性搔扰的投诉。这“长江学者”的帽子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荒唐的结果?
是因为“长江学者”的头衔具有轰动效应,故对于高校的性搔扰,只有“长江学者”才给予报导,其它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的性搔扰则没有报导价值吗?这原因显然不成立。院士的头衔及学术地位更高,几乎没有看到一起关于院士性搔扰的报导。另外比“长江学者”层次低一点的教授,副教授,若真的存在性搔扰,同样也是各种媒体追逐,争相报导的对象。只是巧合,今年这方面的丑事,都发生在所谓的“长江学者”的身上?偶尔一起是巧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四起,就难以用巧合来解释了。虽然“长江学者”的人数所占比例很低,但这么多的性搔扰案的发生,有可能要从这些“长江学者”的选拨,待遇等机制方面找一找原因。
长江学者,作为院士的后备队,必须肯定,绝大多数长江学者是优秀的学术尖子,品德兼优的代表。他们相对比较年轻。在高智商者云集的高校或科研院所能脱颖而出,往往都是极其聪明的人。目前选拨“长江学者”的方法,与院士的评选不同,院士的评选要看对社会的贡献,对学科的影响。而“长江学者”最主要看发表的所谓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往往要求发表在国外的高影响因子的SCI杂志上,还要求有足够的数量,往往是越多越好!看来只看发表的论文是不够的,道德品行的评估也非常重要。从这些性搔扰者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们都是一些屡教不改色胆包天的家伙,他们的胆子那么大,师德的红线那么明显都敢超越,怎能保证他们接受学术规范的约束?由于发表论文的创新性要求,有些也难以被其它人验证,这也就为他们胆大妄为地发表文章留下了空间。
从待遇上,“长江学者”与院士不同,院士是崇高的学术荣誉,而“长江学者”是与高额的奖金挂沟的,他们的奖金,往往是同样高校教授工资的4-5倍。钱多壮色胆,这太多的奖金,也可能也助长了其嚣张的气焰。这些出事的“长江学者”,往往是典型的“精致利已主义者”,他们常具备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哪里钱多,就往哪里跑,并频繁地跳槽,以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他们赚的钱够多,以为谁都向他们一样,有钱就可以摆平一切。
今年,这些“丑事”集中暴发,也与一些单位领导只看单位的学术排名,而缺少坚持不懈的师德教育有关。有单位采用一俊盖百丑的用人方法,对这些所谓的“学术尖子”师德的不良行为,采取了姑息养奸的做法,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这样做,没有及时地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有可能真的害了他们,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应该肯定“长江学者”的制度与方法,促进了近年来我国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才俊。但连续出现的四起“长江学者”的性搔扰事件,应引起大家的反思!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