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晚报的一条报道:人大北科北理北航等高校将打通“断头路”,报道称:为推广开放街区制,本市将在位于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五所高校试点“拆墙”以打开封闭大院。而此信息在扩散过程中,被有些媒体解读为,北京市将在位于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五所高校试点“拆墙”以打开封闭大院,此消息引发热议。有叫好的,也有反对的。很快,又有媒体出来辟谣,否认高校将“拆墙”,说那是媒体的误读。市规划委也强调,“拆墙”一说并不属实,对几所学校的规划是加密路网和改善局部道路微循环,与拆墙推动街区制无关。(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7/352429.shtm ),但对此事的热议却并未结束,今天就看到有时评:高校逐步拆掉围墙是开放社会趋势。
高校的墙该不该拆?能不能拆?这恐怕是两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持赞成高校拆墙观点的文章,其实说的是高校的墙该拆,而大多数持反对高校拆墙观点的文章,其实说的是高校的墙不能拆,因为拆后可能给高校造成的各种问题一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所以,如果要发表一个比较靠谱的观点的话,应该说,高校的墙该拆,但目前还不能拆。
反观高校这些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说高校的墙其实是越砌越高,门越关越紧了。别的不说,以前大多数高校并不限制外来车辆进入学校借道或停车,但现在还有几个高校不设限?因为以前即便不限制,实际上真的到高校借道和停车的车也没几辆,并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而现在即便设置了各种限制,校园里还是有许多外来车辆在行驶或停放。就如许多住宅小区,原来本有许多可以进入的门和路,但后来却封了大多数门,只留着几个以便于管理。这本来对小区的住户来说也增加了不便和麻烦,但相对于由此带来的安全、对外来车辆的控制等好处来说,大家都宁愿忍受那一点不方便。
正如以前其实本没必要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样的文件,来要求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因为那是大多数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其实本来是开放的。中国早就有的一句老话: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只要是手中并未掌握管理大权的人,其实大多数还是愿意为人提供方便的。但如果与人方便带来的是与己不便,情况肯定就不一样了。对于高校的墙拆还是不拆,校内的人与校外的人,看法恐怕也不太会一样。想到武大樱花季的困扰,浙大校园有市民吃火锅等新闻,校园的开放给高校带来的管理压力,高校能承担吗?
我管理的图书馆留言板,经常会看到有学生投诉,因为校外人员到图书馆占座、吃东西等行为影响到学生,这些留言都提到:图书馆有限的自习空间供本校学生都不够,为什么不禁止外来人员?而其实图书馆远没有做到完全向社会开放,只有2个分馆的自习室,因为分馆没有总门禁,不能对每个入馆人员要求刷卡进入,而自习室又没有放置书刊等文献而没有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所以对进入的人员也就不作限制了。平时自习室其实也不总是满员,因为学生可以到其他阅览室看书自习,但每年的考研季,自习室便会有许多考研大军把图书馆作为自习的场所,占领了图书馆自习室的大部分座位,而当与考试季重合,学生对自习座位的需求大量上升的时候,矛盾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我想,这其实就与高校的墙拆或不拆是一个道理。如果开放并未影响到学校人员的利益,大家不会那么在意,反之,学校的顾忌和反对也在情理之中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