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实际上走的就是一条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记得有一段时间,市场化似乎成了一个时髦的东西,各行各业都搞市场化,好像只要市场化了就是改革了,有点类似现在的互联网+,啥东西都要和互联网+搭上关系。但正如并非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提升的一样,其实市场化在有些领域也只会把事情弄糟。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有些行业、有些地方是不能通过场化来促进其发展的,而过度的市场化反而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教育,比如医疗。
教育的市场化是否真的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我不敢下什么结论,但目前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却并未得到提升,即便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义务教育,普通家庭为孩子在教育上的的支出都远远超过当年非义务教育时期,更别说到高中、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支出了。而形形色色的教育培训机构更是在人们都想获得优质教育的竞争中,各显神通,挣得盆满钵满。再看看医院在市场化过程中,医院变成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一个机构,要通过以药养医等途径来保障医护人员的收入并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因此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医患矛盾,包括通过科室出租来增加收入,也是与市场化的过度发展分不开的。
我的印象中,图书馆也曾经有过一个市场化的高潮,当时的一个理念是,信息产品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当作产品出售的,图书馆市场化之后就可以通过信息产品获得报酬。一时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开始搞市场化的各种尝试,也因此,许多图书馆便只能获得财政最基本的拨款,而更多员工的工资奖金,甚至购书经费都要通过市场化去自己挣。这个过程中,图书馆先是通过复印等收费服务进行市场化尝试,进而试图通过信息服务的收费来增加收入,可惜大多数图书馆其实从信息服务上的收入非常有限,许多图书馆其实是场地出租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于是能看到图书馆中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电子阅览室成了网吧,图书馆的演讲厅、会场也成了小型电影院、录像放映室,还有书店、小卖部入驻图书馆。不能说图书馆所有的市场化尝试都是失败的,但记得由于来自政府的行政拨款减少,使得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贫富不均更加严重,有些图书馆陷入人员发不出工资,无经费购买新的图书报刊的境地。更有诸多为了增加收入把图书馆弄得不像图书馆的事情发生。说实在的,从一个图书馆人的角度,我一直认为图书馆市场化其实更多是政府为了甩包袱,减少在图书馆方面的投入,美其名曰是增加图书馆的活力,实际上是搞乱了图书馆人的思维。而高校图书馆虽说没有如公共图书馆这样的过度市场化发展,但同样让图书馆成了一个有“创收”的单位,于是学校便也能在奖金分配中让图书馆人自己去挣奖金。这个过程中,一是图书馆往往把更多人力和精力放到那些有创收的服务上,从而削弱了更多读者和用户需要的基础服务,二是为了创收,使图书馆的一些收费服务受到用户的诟病和指责。
其实教育和医院的市场化,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政府不想拿出更多的钱去发展,而是希望通过市场化引入民间资金,也有很大的原因是政府要甩包袱。但须知市场化是一定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回报就成了做慈善,而逐利的过程中那些没钱的人群便只能成为享受不到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的对象。目前,教育和医疗大概已经成了许多家庭最主要的两大开支了,作为家庭的必要开支,说它们是两大吸金利器完全不为过,而人们在此花了大量金钱却没有得到希望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要吐槽。
目前,公共图书馆应该说已经在走了一圈市场化的改革后回归了,基本上又由政府全额拨款,也要求图书馆提供完全的免费服务,所以我感觉现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真的上了很大一个台阶,也受到市民的欢迎。如果教育和医疗也能如公共图书馆那样,政府能在基础服务上保障相应的经费投入,把学校和医院创收的压力都减掉了,许多矛盾或许也能得到缓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