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慢
用“从前慢”这个题目实在是要跟贾教授“撞衫”(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869441.html ),但我又实在想不出一个更恰当的题目来概括我想说的话。木心的歌词隽永,让人回味,从前慢,让现代人能产生反向共鸣是源于现代的我们对浮躁的厌烦和无奈。而这种快速发展带来的浮躁恰恰是以前慢节奏的我们追求的目标或向往的结果。当代的我们奋斗的目标又为的什么呢?还不是为了将来过上一个悠闲,舒适的生活,其实也是“从前慢”的状态,为了避免重复,姑且叫“将来慢”吧。
记得我在香港读博士的时候,大家都紧张兮兮的,压力无处不在。我一哥们天天神神叨叨地说,赶紧整啊,这要是整不出两篇SCI垫底,觉都睡不踏实啊。话说这是十几年前的香港高校博士生的状态。而在十几年前,我们内地的博士,硕士还基本没有扩招,博士,硕士还是稀有动物,在各个系都像宝儿一样养着。那日子滋润,悠闲,从前慢,关键是没什么论文压力,毕业找工作也不用发愁,那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就那样一个状态,当我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时候,一下子就傻了,那里的教授和学生一个个都神经兮兮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空调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从来没为了研究熬夜的我惊奇地发现很多研究生甚至年轻的助理教授是从晚上10:00左右才开始工作的。而我以前的习惯一般是晚上10:00就梦回唐朝了。我不确定我们内地的高校的研究生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紧张起来的,但我知道当时很多内地去香港访问的教授把香港那套习惯完全拷贝了回来。也就在那个时候,有一次我去清华一个师兄那参观他们的实验室,吃惊地发现整个实验室的布局跟香港的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几乎一模一样。清华的学生也是出了名的用功,当然后半夜也后上BBS的,当时武测有个很有名的聊天室,叫什么来着?
无论怎么讲,一旦紧张起来的我们内地的研究生,科研水平还是有明显提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少在论文发表这块,很多内地一流的实验室的研究生的成果是丝毫不逊于香港的高校了。这要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十几年前,别说研究生,很多内地成名的大教授都以到香港的高校做RA(Research Associate)为荣,现在很多“富”起来的年轻副教授都不愿意去香港受那个罪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进步了。但进步是有代价的。代价是什么?除了浮躁还是浮躁。浮躁的后果我就不说了,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浮躁?可以不浮躁吗?我的观点是很难。记得我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认识几个tenure track 助理教授。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努力的人,到了美国我才发现,跟那些助理教授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其中一个华人助理教授,为了写论文,圣诞放假期间经常是一周一周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年纪轻轻头发都花白了,有时候带着孩子出去,别人都搞不清是爸爸还是爷爷。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他苦笑了一下说,其他人也都很强,这个tenure制度是很要命的,你不拼命它就要你的命。这个tenure的几年时间里你必须每年发表一定的论文,申请到多少基金,还有teaching, 指导学生,service 。哪项做不好也不行,你说不拼能行吗?就论文而言,质量固然重要,数量也是不能少的。人不疯狂枉少年啊!
所以在我看来,浮躁某种程度上是有正面意义的。坦率地讲,自从我读研究生那天起到今天我一直处在一种浮躁的状态中。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有时睡不着觉,做梦总梦到有人在追自己,或追别人追不上,一下子就醒了。有时候看看自己十几年前发的文章,实在有点见不得人的感觉。但再仔细看一下,又经常很感慨。虽说那时的文章水平有些不济,甚至漏洞百出,但凭心而论,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其实已经是自己当时的最高水准,耗尽了自己所有的内力才完成的,整个过程仍然是美好的回忆。所以说浮躁其实是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跟你是否严谨并不是矛盾的。而一个人学术上严谨与否,我认为主要跟你受过的训练有关。浮躁说明你内心的躁动,说明你不满足现状,有进取心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浮躁。
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从前慢也好,将来慢也好,都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为之奋斗甚至牺牲才能实现的。任何对未来的展望终究会变成回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0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