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实验室的味道 精选

已有 13718 次阅读 2014-5-31 10:0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实验室的味道

 

说起一个实验室的风格特征或者氛围,我很想找一个精准的词概括,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味道”这个词。一个实验室也是有味道的,当然这里提到的味道未必专指搞化学,搞生物的实验室飘出的真正的化学气味,而是指一个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气质,这种气质其实就是味道。在学术上讲就是科研风格,往大的方面讲就是学派风范。而无论怎么讲,学生所传递出来的这种味道,其实主要传承的就是导师的风格,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有时候一个学院里的研究生很多,很多老师的实验室也是在一起的,学生们进进出出,但时间长了,我们还是很容易区分这些是这位导师的学生,那帮是那位导师的学生。我们的这种下意识的分清不同导师的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找来了花名册认真核对过,而仅仅从学生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就能分个七大八。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不同的导师很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们跟导师相处时间长了,会不自觉地会模仿导师搞科研的习惯,当然也包括一些生活习惯,久而久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学生们怎么连“长的”都越来越像导师。

十几年前,我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时候,因为我们那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很多导师都是很牛的,都很有自己的专长。有的导师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有造诣,有的导师喜欢跑现场,工程经验丰富。那么这两类导师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呢?这个从师生聚会,吃饭喝酒时的场面一下子就能分清。凡是导师经常跑现场,跟工业界有很多合作的导师一般带出来的学生“社会”味都很浓,这里没有任何贬义啊,相反我觉着这是很重要的能力。学生们除了学到了很多书本学不到的科研知识外,也学到了如何与社会无缝衔接的本事,这对以后想到工业界发展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重要的财富。闲言少叙,这里提到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社会”味,无非在酒桌上就是熟悉各种酒桌上的规则,比如说主宾,主陪等怎么落座,如何敬酒,敬酒词怎么说,怎么烘托气氛,等等这些学生们全都门儿清,总之经历过社会大染缸熏陶的学生,看起来都比较成熟。同时横向课题比较多的导师也通常都比较有钱,带的研究生也能有机会挣不少外快,所以穿着也都比较上档次,说起话来也都跟“老板”似的。

相反,偏重搞基础研究的导师带出的研究生看起来都很“学术”,不是开玩笑,我真的是说长的都很学术。长的学术,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你天天编程序,建模型,做实验,写论文,时间久了,当有一天你自己照照镜子,会大吃一惊:怎么脸上全是公式!你说学术不学术?我当时的导师就是偏基础理论研究的,九几年就拿到了杰青,长江学者,在业界名气非常大。虽说导师当时偏重基础理论研究,但九几年,两千年前后,当时那物价水平,杰青,长江一下子就几十万的科研经费,在当时就是天文数字,总之,我们学生一致认为导师是有钱的,隔三差五地请学生们喝顿小酒是理所当然的事。这里说小酒,其实规格是很高的,因为我们通常都是陪外宾一起吃饭的。这里不要误会,我提到的外宾,其实都是导师海外的很多科研界合作的朋友。我记得当时导师这种国际合作很多,所以经常有很多老外到我们实验室访问。通常国际知名教授来访问,按我们国内的规矩,一般院长,校长级别的都要出席。可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因为这不是官方的邀请,一般院长或校长级别的领导就是打个招呼,礼节性地说几句就离开了,而老外通常也很喜欢跟我们这些研究生聊一聊,似乎从我们研究生身上能了解到更多他们想了解的东西。所以,每次导师请来的这些“外宾”来访,我们这些研究生都是“主陪”,乌央乌央的。我的导师,多才多艺,但师生聚会,本来喝起酒来很“煽情”的场面,都会被他搞的很学术,最后干脆变成学术讨论会。逢年过节,有些胆子大的学生,端起一杯酒想敬一下导师,无论白酒,啤酒,我就没发现导师喝超过第二杯,这种习惯跟老外的习惯完全一致。所以参加接待外宾的晚宴,我们这些学生在导师在场的时候,就是想喝也没机会。老外很有意思,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服务员陆续把大盘小盘摆到桌子上,那个老外教授就盯他眼前那盘吃,我们当时以为他就爱吃那个中国菜,对别的不感兴趣。后来吃着吃着发现不对劲,经过导师解释他才明白,这个餐桌是可以转的,并不是只可以吃眼前那一盘,恍然大悟,于是把桌子转了一圈,每个盘子里用叉子往自己盘子里都弄点,然后继续专心致志地吃自己盘子里的东西,绝不再染指其他的。另外,老外喝酒也是从开始到结束就那么一杯,谁敬他酒,也就是小抿一下,从来不bottomup. 这搞的我们这些学生很不尽兴, 一直盼着老外赶紧吃完吧, 别墨墨迹迹的,你看这满桌子的好酒好菜都凉了……

那么说到实验室的氛围,其实好坏只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就可以了,第一当然就是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另一个就是师兄弟之间的关系.导师和学生关系的核心其实就是指导与学习的关系.导师如果在学术上不能让学生信服,不能让学生在科研上的能力有质的提高,其他在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方面就是做的再好也是不合格的,因为你没有给学生最想要的东西.所以师生一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上,所有的事情都围绕科研展开,这就抓住了师生关系的根本.另外,师兄弟之间的关系,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三番五次在实验室强调一个规则,那就是师兄要好无保留地帮助师弟解决在科研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出国的师兄弟在国外访问,学习要第一时间帮助师弟下载国内找不到的文献,从国外回来带回的所有科研资料是实验室的公共资源,每个学生都有权分享.在导师这样一个要求下,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想不好都难.所以说师兄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师生关系的延伸,其关键仍然在导师.至于说学生,既然都是研究生了,早就不是小孩子了,基本的做人,做事规矩不在导师的责任范围.导师又不是你父母,亲哥亲姐,没义务啥事都管你.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799198.html

上一篇:做学术研究要有绅士风度贵族气质
下一篇:三岁半女儿的书法作品
收藏 IP: 110.175.166.*| 热度|

49 郑永军 魏国 武夷山 崔祚 马兆武 董焱章 何溢钧 王德华 应行仁 钟家伟 徐耀 曹聪 宁为华 薛宇 孙瑜隆 文克玲 杨微萍 陈楷翰 闫娜 戴小华 李璐 苏力宏 王恪铭 柳林涛 徐晓 王泽 严少华 徐锋 曹冲 李伟钢 朱志敏 陈振玺 肖海 陆俊茜 庄世宇 张帅 唐常杰 余昕 陆泽橼 许培扬 曹禺 xiangyu123 wou zhouguanghui lingling101 htli shenlu ncepuztf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