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阅读与写作

已有 2161 次阅读 2016-8-17 07:1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读书日的宣传,媒体也讲了很多了。可是阅读也是要有选择的,不是剜到蓝子里的就是菜。现在出版物那么多,有多少是真的值得去读的?不是说凤毛麟角,也确实算不上很多。很多书,不一定多有害,但肯定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至少会无端浪费很多时间。

有些类似手册一类的书,只是技术上的工具,与那种所谓高大上的阅读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问题也不那么绝对。对于从事具体专业工作的人士来说,经常阅读手册对于自身的工作还是很有好处的。至于类似于字典的工具书,情况也是相似的。有的人学外语不就是通过阅读字典而获得进步的吗?当然,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我不赞成学习外语是通过阅读字典这种方法,因为外语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活的工具,单纯阅读字典未必能事半功倍。

现在网络小说种类不少,但仔细看起来,很多也是大同小异。不能否认,有的网络小说或者其他类别的读物对于人们的阅读还是有好处的,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但确实也存在着那种垃圾作品,很多人物情节都差不多,而且所宣扬的东西有不少也是有害的。无非就是暴力加色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阅读并没有太大的益处。所以阅读本身一定是要有选择的。

很多有用的书读起来不太轻松。但这样的书读了之后会有更大的收获。这就存在一种矛盾。很多人在阅读的选择时希望得到一种轻松,甚至是一种娱乐。但那些不轻松的书,不会让我们得到这些东西。但那些书籍会让我们在真正读了之后,会有一种感觉,感觉到我们得到了从其他途径得不到的很珍贵的东西。这种满足感并不总是很常见的。当然,要让我们天天读这样的书,肯定也受不了。主要是脑子的容量受不了,太费脑子了,太累人了。所以这类书不可能天天去读,但也不应该完全不读。

说了阅读,还要说一下写作。我们阅读的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是别人写出来的。我们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个也能写作的别人,那就看各人自己的能耐了。

最初的写作,一定不是在写教科书,或者一定就是心灵鸡汤。最初的写作一定是为交流沟通而写的。家书自然也是一种写作,但那种交流与沟通不是为了公众的场所。中国的孔子、孟子、孙子、荀子、韩非子等先贤的写作,是为了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有的是与学生交流,有的是与同辈交流,更多的是为君上出谋划策。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写作主要也是为了与学生交流。他们的著作本身就是对话的记录。欧洲18世纪,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学术写作主要就是为了与其他科学家与哲学家的交流而写的。后来才有的学术期刊杂志,才有了论文之间的交流。

中国古人们写的小说,肯定不是为了出版挣钱。唐代传奇的写作,主要是一种笔记。笔记写出来不是为了出版的,毕竟那时还没有印刷术。但记录下来的传奇却能够通过相互传抄而传播出去。中国四大名著都是明代以后出版的小说,虽然有的如《红楼梦》在当时并不都是公开出版改行的。可是那些作者有谁会料想到他们的写作最终却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虽然他们没有这种期待,但他们对待写作是非常认真的。所以他们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后世经典。

写作者也分为好几种。有的就是纯粹为了赚钱。各类情色、暴力的所谓畅销书大约就是此类。这种书无论中外,都有不少。但更多的写作者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体会,把自己领悟到的思想传播给他人。这其中的经验肯定有很多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个体的经历,个体的领悟都是在某特定的环境中存在和产生的。离开这们的环境,是不是还会出现与产生这样的经历和领悟,那就不一定了。但毕竟这样的经历与领悟,其他人即使没有体验过,而且可能过后也未必都能有所体验,仍然是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

阅读是一种交流,写作同样也是一种交流。人类的文明不就是通过这样一种交流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吗?其实文明的发展未必都是靠那些大师或者经典文献著作,普通人的阅读、写作、交流都是构成这种文明发展的步伐与环节。

人类的文明通过阅读和写作,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口传身授的教育,通过学校老师的教诲与训诫,都是文明建设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不要看轻普通人的写作,说不定哪一个思想的火花就会照亮人类的文明大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96886.html

上一篇:闲聊电视剧《好先生》
下一篇:一流?二流?三流?四流?
收藏 IP: 61.49.16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