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先行主题吗?

已有 2606 次阅读 2015-8-22 05: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看了《文汇报》对于吴宇森所拍摄的《太平轮》的评论,好像想起了一些事情。现在国产的电影和电视剧,实在没什么看头,看着也没什么意思。或者说,真正能算得上好看的实在太少而太少了。什么道理?没有具体研究过,但是有一种感觉似乎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国产电影电视剧总喜欢搞什么主题先行。

主题先行这个话题,过去是指文革前或者文革中的文学创作(包括电影)的那种带有主观概念性质的创作。这样的创造往往缺少生活的气息,把人物概念化,因为也就造成偶像化。这里的所谓偶像,未必都是被崇拜的帅哥靓妹,更像是由人塑造的木雕或者傀儡。现在影视作品的所谓主题先行,大都是以所谓爱情为这种先行主题的。

文革前,我们常听到对西欧1819世纪作品的评价,似乎是指那些创作都是以爱与死为永恒的主题。说实话,当时读过那种作品并不太多。或者能翻译过来的较好的作品,反而都并不是以爱或者死为永恒主题的。倒有可能是当时西欧的一些畅销书,是这样来按先行主题创作的。像雨果、巴尔扎克、左拉等作家的作品,虽然他们的创作中也包括爱情,但并不是他们作品中的主题。

文革前及文革中的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不管是不是受到“左”的思潮的影响,确实很少拿爱情作为作品主题的。文革前的一些作品也涉及到爱情,即使是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作品,也包括了这样的点缀,或者佐料。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等,都包括了这样的内容,但这都不是作品的主题,连第二主题都算不上。或许当时的创作者只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炼了这一内容而已。

在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还是比较讲究一点的,那种胡编乱造的爱情故事还是不多见的,但是已经开始有了专门大量描述爱情甚至性行为的内容。这在当时还算不了多大的事。毕竟还有一定的尺度限制,所以有些作品虽有争议,但并不特别激烈。

现在的作品倒是很少有大的争议,主要的原因是没什么可争的。很多作品不管是爱情,还是性行为,都显得很做作,没有太多的真实感。电视荧屏上的俊男美女,让人看着什么感觉都没有,人物性格单一,除了谈情说爱之外,似乎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会干。这种向韩剧靠拢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如果打开电脑的网页,涉及到网上小说的内容,则几乎是一抹水的谈情说爱,让人越看越乏味。

其实,爱情这种东西,在人生中,所占的份量远不如青年人想象的那么重。在很多情况下,美好的感情往往也得不到预期的结果。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除了忍耐还能做些什么?基本是无能为力。但人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还是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的。人们即使在爱情上失利,也不妨碍人们在生活的主要方面取得成功。

一些创作者只重描述爱情这种现象其实不过表明,许多作者的创作态度本身并不是很认真、很严肃的。他们可能在写作技巧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可是对于写作内容本身却很少做认真的推敲。这种所谓言情小说,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青年男女之所爱,不知道他们对于这样的作品有怎样的感受。但是至少像我这种偶然翻看到这些内容的读者,实在觉得没有意思。

好的文学创作是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的。是要真正与人民的生活与感情脉博一起跳动的。只是现在能看到的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少太少了。要么是为了赚钱,就开始天马行空,胡言乱语,要么是为了所谓自己的情绪宣泄,也可以关起门来,无病呻吟。这样的东西与时代到底有多大的关系?与普通的人民群众有多大的关系?真是天晓得。

一些主旋律作品有的还是不错的,但这样的作品仍然是凤毛麟角。因为在创作主旋律作品时,依然要避免主题先行,依然要作者花大的力气,下大的功夫。我们现在的作者有多少还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我们现在的作者有多少还是真心实意地拜群众为老师,虚心向群众求教和学习?或许还有,但肯定不多。所以我们现在的文学创作充斥着虚假和无聊。

或许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作家也要活命,你不让人赚钱似乎太不通情达理。话不能这样说。作家也是需要有职业道德的。赚钱也得赚到明处,也要心安理得地去赚。糊弄读者赚来的钱是有点问题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创作毕竟跟摆摊当小贩有所不同,好歹也得有个社会责任感在其中。您选择了文学创作,这种职业道德还是需要遵守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是人民群众充分展示自身的创造力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者们对反映这个时代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远比影视作品中的俊男靓女要光彩得多,也丰富得多。可惜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多的作品把这样的光彩与丰富展现出来。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搞文学创作也要吃得上饭,但是如果把搞这样的创作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恐怕不太现实。指望靠创作成为亿万富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抱着这样的目标去搞创作,不太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记得八十年代时,那时据说有很多青年男女都有自己的文学梦。后来可能由于生活的原因,做这类梦的青年人可能没有当初那么多了。其实,每个有这种梦的青年都还算得上有理想的人,希望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或许会有伟大的作品能够产生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14990.html

上一篇:管理这门专业
下一篇:某二代与其他
收藏 IP: 222.34.13.*| 热度|

2 王安良 武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