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管理这门专业

已有 2185 次阅读 2015-8-20 04: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记得在八十年代,第一次读到关于企业管理的教科书时,最初的章节一定是要讲到泰罗制的。后来翻看其他的章节,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这样的感觉到底是不是对我也不知道,但就是有这样的感觉:这企业管理专业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开设。我没学过企业管理,但那教科书里的内容我全都懂。虽然我在企业里只做过工人,在管理上也只是做过工时定额员,虽然在企业管理的具体的一些门类的细节上不一定都那么绝对精确,但所有门类的基本情况我都是门儿清的。供应、生产、销售,这是一条龙;人事、财务、物资管理,又是硬件背后的软件管理。这对在企业工作十多年的人来说,根本就是明摆着的,用不着什么教科书。而对于从来没有进过企业的学生,给他讲这些东西得讲多少时间,他才能真明白?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把教科书上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在他的脑子里仍然只是抽象的干巴巴的条条,不会有生动的具体印象。即使他去工厂实习,那短短的几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

我的这个观点,估计很多学管理的人大不以为然。这不是公然的读书无用论吗?这与读书无用论完全是两回事。这是实践出真知。比如,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到底应该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总额的多少比例为合适?这个数字就根本无法靠教科书来确定。正如企业在产品库中所占压成品所用的资金量到底多少为宜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样无法靠教科书来确定。按照企业生产最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的原料库是空的,成品库是空的,银行里没有存款。为什么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切物资和资金都在流动之中,只有流动,才是发挥它们作用的最好状态。可是现实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理想状态,所以原料库里得有存量的原料,成品库里也要有存量的成品,银行里得有一定的存款。所有这些钱物,存得多未必好,存得少也未必好,一切都要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可是恰恰是市场需求这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最难把握的。

当然,管理很重要,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率。可是不能因为其重要,就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当作一门专业来设置。因为这个效果是事倍功半,就是不划算。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大一学生,进了光华,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明白企业管理是怎么回事。或许能进北大光华的都是很多省的状元,人家智商高,明白得快。我也接触过其他高校的学管理的学生,读了四年本科,对于管理到底是什么,基本就是仍然处在懵懂状态。除了读过一些概念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这到底算不算误人子弟啊?

另外,光读了管理专业的本科肯定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后面还有MBA在等着你,学完了MBA,还有EMBA在后面接着呢。这个管理到底要学多少年,学这样的管理要收多少钱?可以肯定的是,越是往后学,交的钱就越多。可是收益呢?以前被忽悠的说,那肯定是挣大钱的。现在的,还挣得着大钱吗?似乎没人提这个茬了。

所谓管理,不过就是一个系统综合能力而已。如果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肯定先要了解基础部分,部件部分,最后进入整体结构。一上来就看整体,能看出花儿来?科学也是先讲分析,再讲综合。这是规律。如果在本科阶段,把各个基础部分都打好了,做扎实了,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再去学习系统综合这一块,那效果一定会是事半功倍。而且在研究生阶段,肯定不可能还是只停留在书本上,一定是要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这也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意义。

现在各个学校对管理的侧重点都不太一样,有的比较重视宏观的描述,有的比较重视数学方法的演算。看上去,宏观描述好像更靠谱一点,只是在实际上,数学方法的演算倒还能解决一点实际问题。这当然也是见仁见智的看法了。只是在宏观描述上,你得掌握多少数据?这个数据的量得有多大,你才有把握描述出准确的宏观图象?这也需要高容量和高速度的计算机吧?当然,科学的算法也是很必要的。

如果认真考察起来,管理学科其实是一个比较难于学习和掌握的学科。看上去,似乎谁都能学,其实,真正能掌握而且能学得好,用得好的并不容易。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什么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简直是时时皆管理,事事皆管理。可是真能管理得好的,管理能得心应手的能有几家?在现实中,管理仍然是中国企业存活与发展的最大的问题,也是中国各级政府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这么多人,这么多年都在学管理,这管理都学到哪里去了?

那些牛校的管理学院还好意思说自己的管理学院是最好的吗?还好意思暗示学管理能挣大钱吗?这有什么用?你教的学生能有几个干出漂亮活来,那才是长脸的事呢。有吗?那么多状元郎状元娘子都跟后面有贼追着似的奔着这些管理学院而去,不知自己都过没过脑子,就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状元当的,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14364.html

上一篇:道听途说的英国基础教育
下一篇:爱情是文学创作的先行主题吗?
收藏 IP: 114.250.73.*| 热度|

3 蔡宁 姬扬 zousu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