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在别人吐槽时,我们该做什么

已有 3740 次阅读 2015-7-27 02:1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现实中,人们会看到很多不对头的事,不公平的事,不合理的事,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吐槽、抱怨、牢骚。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吐一大堆的槽,发一大堆的牢骚。他的周围,乃到整个社会,简直就是一片黑暗。或者众人独醉他独醒。

年轻时,这种吐槽之类的事我也做过。后来发现,如果在身边的人都是这种只会吐槽的人,那就会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因为这让我得到的都是负面信息,无用的信息。除了让我感觉压抑之外,别的什么也得不到。因为有这样的感受,所以我自己后来再也不做吐槽、抱怨、发牢骚的事了。想明白了道理,那就简单的,因为这些做法一点用也没有。

所以,后来一听到有人在做这类无意义的事的时候,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躲得远一点,而且绝不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对一个人来说,吐槽、抱怨、发牢骚是最容易做,也是最省事的事情,但也是最没用的。做这类事,人人天生就会,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培训,所以也就必然无用。

年轻时,看到社会上存在很多不公的事,不合理的事,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只会发牢骚,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似乎只有自己是清醒的,是明白事理的。其实,哪有这样的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极其复杂的,这个过程必然会出现许多矛盾,各种力量为了自己的意愿和利益,按不同的方向来把社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来拉动,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许多矢量之和。而这个总和的矢量可能跟我们所想要的结果相差个十万八千里,而我们在这个结果面前总会感觉到很多无奈。所以我们也才会有这么多吐槽、抱怨和牢骚。

既然我们自身也是构成这个矢量之和中的一个矢量,那么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也是会发挥我们自身的作用的。很多人似乎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我们作为个人,力量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很多人就放弃了自己为这个社会的改变发挥自身的作用。如果我们大家都不想为这个社会的改变发挥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自己就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的改变活动之外,那么这个矢量之和里就没有我们那一条矢量的作用。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还能有什么意义?

所以,如果我们对今天所生存的环境感觉到不满意的话,那么最有用的做法就是行动起来,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让我们不满意的地方。或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如此之渺小,那能有什么用?或许,在最初的时候,这点力量确实不大,未必能有多大的作为。但是,如果我们坚持,如果用我们的行动感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这个力量就绝对不是微不足道的了。

只是有一点,要做成一件事,是要克服很多困难的。因为我们看到,做成这一件事,会有很多障碍,充满了荆棘和绊脚石。作为我们个人,要克服这许多困难,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可能就是很多人宁可发牢骚,也不愿意采取行动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如果别人都没动,只有你一个人在动,那你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那可能就得不偿失了。这也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这些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还有一条,如果我们大家都不做起来,那么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就永远不能改变,我们就只能继续容忍,那当然也只能继续吐槽、抱怨、发牢骚,继续着那种无聊而无意义的生活。

有人会说,做这些事,应该有更多的人团结起来,那就好办多了。这话不假。可是团结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大家都能认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所以一定要有人在势单力孤的时候开始做这样的事。人们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紧密地团结起来,总需要少数人走在前面。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那种良好的公民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公民,就是首先对社会负责任的个人。社会赋予公民以一定的权利,那么公民对社会就承担相应的义务。义务也就是一定的责任。

我们在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有些事,你想做,你在呼吁,你在呐喊,但没人理你,没人认为你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你的头似乎是碰到软棉花上,无声无息。有时候,这还不如让你碰个头破血流,那好歹也有个响动,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软棉花最是让人无奈的了。在这个时刻,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可是让人坚持下去也同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因素让人不想坚持。可是如果不坚持,前面付出的努力就可能都泡汤了,一切努力都有可能是白做了,一切都有可能再次从头开始。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实在是太多了。或者,从头开始也比不做要好些,但毕竟过去的付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打了水漂了。

其实,社会的变革或许也正是这样。先是少数人的呐喊,少数人的行动,接下来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呼应,参与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一股比较强大的力量,那么需要改变的东西就有可能最终得到改变,社会就因此向前发展,向前进步。是这样一个道理不是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908494.html

上一篇:花木兰的品质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大师现象
收藏 IP: 114.250.99.*| 热度|

5 姬扬 韩玉芬 彭真明 杨民力 cloud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