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素质教育、独木桥和独生子女政策

已有 4563 次阅读 2014-2-28 04: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素质教育,它的提出应该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如果简单地理解,所谓应试教育是背离人的素质培养的,是对教育下一代不利的。只有素质教育才是培养人的正确途径。

在读了郑也夫关于素质的语义学分析之后,似乎应该对素质这个概念真的需要进一步分析。有网友说,过去,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把音乐、美术甚至体育中的特长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现在看来,这种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一些。

郑也夫把素质定义为一种先天的天赋或者天分,也许有合理的方面,但这让人听上去总有点不完整。即使是在中高考必考的科目中,有些科目的掌握也是需要素质的。如有的人对数学的掌握就很有灵性,数字这种东西在他看来就是有生命的个体。有的人对外语的接触也很有灵性,他们掌握外语的速度比起别人就要快一点。也有的人在语言表达与写作上也是有高人之处。这些东西到底应该算作天赋呢,还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呢?其实两者兼而有之。

正如有的人喜欢运动,各类运动项目都有接触,而且都有不俗的表现。但前提也离不开他对各种运动的多次或者反复的练习。他接触什么项目都能很快地掌握,而且入门也很快,提高与升华也很快。这就是天赋的素质。但是如果他要成为一个国际出名的选手,那就离不开艰苦的训练。

郑也夫说,素质是无法教育的,能够被教育和培养的只是能力。也许这种说法也有道理。至少光有先天的素质,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在教育领域中,顶多是具有对因材施教的一种判断依据。既然是说到教育,对于教育不能起到的作用,就没有讨论的意义。

教育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培育。是把人培育成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至于这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虽然也可以被纳入教育的范围,但毕竟这不是最主要的。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他劳动的能力不管怎么说都会受到其身体条件的局限,但这不等于说他就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尽管他的身体不那么健康,但是他的心智是可以健康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的心理也可以是健康的,最终,通过教育与实践,他的人格也可以是健康的。这应该是有教无类的根本目标吧。过去,我们在高考招生中,往往因某一种身体的缺陷将一些考生拒之门外,这就是对教育本身理解上的偏差。似乎只有身体健全的人才有资格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如果你身心有缺陷,那你就没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这种理论无论怎么说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国外的大学里,经常会看到拄拐和坐轮椅的学生。我们不知道他们学的是什么专业,但是只要他们能报考,大学是很少拒绝的。这才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那种所谓特殊教育,只应针对某些在学习方面具有感官缺陷的人,而不是针对所有这些残障人士的整体。其实,不管有什么上的身体残缺,只要他们提出申请,不管哪所大学,不管什么专业,都应该无条件接受,只要他们考试的成绩达到标准。而且对于这些残障人士,考试录取的标准也应略有下调。我们过去提出很多门槛,阻拦了一些所谓不合格的人进入某些学校某些专业的学习,这其实不太妥当。我们是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的,而不是把人当作人来培养的。

既然教育的主旨是把人当作人来培养,那么这个培养的内容其实就是人的素质。我们常说,什么人素质比较高,什么人素质比较低,这里的素质大约并不是指天分什么的,而是指人的一种修养。如果说的极端一点,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主旨并不是一定要把人培养成什么专家,很多毕业生毕业后的就业与他在校时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便是明显的说明。高等教育更主要的主旨是要把人培养成一个具有更高素质的人。

合格的人,完整地说,就是身心健康的人。如果有人身体上有缺陷,那么教育就是在心理上把他培养成一个健全的人。至于他的专业方面,他的工作技能,都是第二位的。有人说过,在大学里,主要学的是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再是自己尽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果经过大学学习的人,仍然对此懵懵懂懂,那他的大学算是白上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都属于技能方面的领域。这固然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格上的健康成熟,这方面的能力再强也是要出问题的。

郑也夫也提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我以为,这方面的原因是有,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们的家长特别热心地要为子女安排他们的未来,他们基本不会顾及子女的感受,不会顾及子女的兴趣之所在。独木桥是家长们安排,让孩子们去走的,孩子们自己是不是愿意走这架独木桥,没人去关心。这恐怕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其实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今天没有实习独生子女政策,这种独木桥现象就真的一定不存在了呢?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家长必定会让其中一个孩子去走这座独木桥。那这与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结果有什么区别?或许因为经济负担过重,家长不会让孩子去走独木桥?那这样的家长是心甘情愿的吗?估计不是。如果一旦有机会,家长们一定会逼着孩子去走独木桥的。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更好,那么家长会让更多的孩子去走独木桥。

据我知道,有很多孩子,人都很好,懂礼貌,爱劳动,乐于助人,唯一的缺陷就是学习成绩不太好。在把学习成绩当作一白遮百丑的今天,其他方面再出色,只要学习成绩跟不上来,就会被学校与家长视为差生,这是多么可怕的偏见。这会误了多少孩子?

现在有不少学校的所谓素质教育,不过是应试教育下的陪衬,或者是某种遮羞布。这样的素质教育,不要也罢。如果我们真是从关心孩子出发,真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真正的人。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再拿分数去折磨孩子们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71640.html

上一篇: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
下一篇:针灸
收藏 IP: 114.250.78.*| 热度|

2 clp286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