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个命题有相对性吗?

已有 11904 次阅读 2012-12-26 21: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真理, 相对性

当年讲课的时候,曾经讲到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问题。在讲的过程中,有学生问过,我自己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即“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个命题是不是真理,如果是真理,那么这个命题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对性?如果有相对性,那么它的相对性表现在哪里?
一般所说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都是指针对具体认识对象的真理,或者简单说,就是具体真理。它们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存在,是没有问题的。而对于“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个命题是不是也有相对性,这是很值得思考的。
这个命题是对真理这个概念本身的一个认识,而并非对具体客观对象的认识。即使这样一个认识是正确的,是有道理的,但它作为“真理”的概念,与前一个真理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因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区别。由于这样两个“真理”的概念是有区别的,那么对它们属性的讨论就需要加以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提出真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的观点,是针对具体的、历史的真理而言的,并非泛指所有涵盖在“真理”名号下的一切“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不在极为抽象的意义上讨论所谓“绝对的”、“永恒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只关注与现实有关的具体问题及相关的理论问题。如果极而言之,对于“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这个命题就只是一个纯逻辑的,或者说只是一个逻辑判断的命题,它只是马克思主义对真理问题的一个认识或一种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要讨论的具体真理本身的问题。
既然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真理问题的一个判断,那么马克思主义当然认为这种判断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认为这种判断是正确的呢?因为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归纳、研究和考察,我们人类所发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真理都具有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两种属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也应该是一个真理性的认识,既然它也是真理,那么它是不是也要有自己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呢?从逻辑上看,似乎也应该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样一种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同前面提到的具体的、历史的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在这里,我提出这样一种思路,看看是不是可行的。我们借助于数学或逻辑的方法,提出设想,如果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可以被看作是“一阶”的真理,而那个“真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的判断如果也可以被看作真理的话,那么这可以被设定为“二阶”的真理。这种“二阶”的真理可以被看作是对“一阶”真理属性的一种抽象。正如在高等数学中,存在着函数的“一阶”导数,而对一阶导数再次求导的话,就可以得出“二阶”导数一样。对具体对象的认识,可以得出“一阶”的真理,而对一阶真理再度研究的话,就可能得出“二阶”真理。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那么一阶真理与二阶真理在属性上是不是也应该有区别?
对于具体的一阶真理来说,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了;那么对于二阶真理,是否仍然具有这种属性那就需要讨论和进一步地研究了。也许,我们用来讨论一阶真理的观念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二阶真理。这也就是说,对于二阶真理是否具有与一阶真理同样的属性,这不是一个在一阶真理的研究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里提出的这个所谓“二阶”真理究竟有没有相对性呢?应该说还是有的。只是这种相对性更像是带有一种发散特点的相对性。比如,我们这里是用汉语来表述“真理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这个命题。如果换了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阿拉伯语,或者拉丁语来表述,这几种不同语种来表述的命题,其内在含义就完全一样吗?可能总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吧。再有,即使用同一种语言来表述,但不同的语气、口吻、语调等所表述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别或不同是否可以被看作相对性呢? 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表达,例如用先秦时代的古汉语,来叙述这样的命题,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它与今天我们所表述的意义是完全无差别的吗?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讨论,就可能会是另一种情况了。一个未经世事的半大小子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年人,如果都在说同一个命题,人们所听到的意义恐怕也不会完全一样,应该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当他们都在感慨地说“这就是人生啊!”的时候,人们从青年人那里听出来的可能只是一种模仿,一种矫情,而从老年人那里听到了发自他内心的感叹。这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性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46711.html

上一篇:参加《艺术人生》的一次摄制现场
下一篇:一本书的出笼
收藏 IP: 114.250.99.*| 热度|

1 zhanghuat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