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精选

已有 14917 次阅读 2012-9-25 17: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研究

若干年前,参加过科技哲学方面的一些会议,本来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但是参加过几次之后,觉得有些事不太对劲。至于到底是哪些方面不太对劲,当时也没有理清思绪。时过多年,再返回去想一想,有些问题现在有点初露点头绪来了。
一个是过多依赖国外的研究成果。当然,对于我们相对落后的领域,引进或者引用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也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表现出某种食洋不化的倾向来。比如某位学者,原来对科技哲学涉入的并不多。只是因为在国外做了一两年的访问学者,然后在些期间翻译了一本书,而且这本译著在国内出版了,于是这位学者立刻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是头面人物。我翻过这本书,觉得原作者只是就某个问题做了自己的研究,而这个问题在国内确实没有人涉足过,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是比较具体,研究它是有意义的,但是不是就能形成对这个大专业的权威性著作,似乎不太好说。反正我觉得,咱们国内的这位学者,这碗饭算是吃定了,还成为相关学术团体的负责人。我丝毫没有贬低这位学者的意思,只是我们的学界仅凭一本译著就把某位学者抬到如此之高的位置,这种做法未免不太严肃罢了。
还有类似的情况也是如此。一些学者出国做访问学者,或者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回来后把人家的论文编译了一番,在国内就大量地推销。我一直搞不懂这样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且我感觉他们引进的这些研究问题,与国内的实际情况总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这个意思就是说,国内一方面不太了解这个具体问题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对这方面研究的意义也实在没有搞清楚。说直白些,就是拿着洋玩艺来糊弄中国自己的学者。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学者也有意无意地标榜自己的水平不低。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国内的这个领域的学者,总是动不动就要推出一套自己的体系。这些体系他们玩得十分纯熟,总是能找出一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国内学者也多为不甚了了的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就构造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东西也特别能唬人,因为一般人实在不太明白这些概念的意思,全凭作者自己在那里云山雾罩地煽乎,结果让年轻人觉得很神秘,也很了得,从而觉得这才是一条成名的捷径。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悟性极差,对这些东西总是看不懂,最后只好敬而远之。但是我以为,这种学风对于我们这个研究领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除了这些学者们自己在那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虽然说,哲学领域并不是要解决多少具体问题的,但是总得能给人的思维以某种启发吧,总得让人有所省悟吧。可是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的东西实在没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
当然,这个领域的有些学者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原华东师范大学,现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职的陈蓉霞教授,在研究生物学史方面就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她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过几篇短文,都很有意思。
我以为,在科技哲学领域,我们能做的事有很多。中国的技术创新与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很多哲学方面的问题值得研究。只是我们有些研究太过浮躁,一说技术创新,马上就拿出大块文章,引用国外相关文献,天南海北一通神侃。可是对于中国现阶段,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都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拿出像样的东西来的。这需要沉下心去,好好琢磨个三五年,或者七八年,也许才能有所体悟。像现在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倒是显得花里胡哨,可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不知道科技哲学界里的这种现象是不是与评估标准有关,希望不是。国外有些哲学领域,其实这种乱造概念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些学者的著作,基本就没人能懂,但是越是这样,这个学者的名气就越大。似乎只有看不懂,才说明他的水平高。这是什么逻辑?一个人连正经的人话都说不好,他的学问能真的好到哪儿去?我反正对此有些怀疑。康德是个大哲学家了吧?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翻译过来后有多少人能懂?我估计,能看懂个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错了。康德的影响之所以大,并不是他的著作有多么晦涩,而是在这些晦涩的语言中,有那么一些人从中艰深地看出了他所提出的认识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康德之前,别人还没有这样思考过。他的影响是因为他所提出的问题有意义,而不是那种语言的晦涩。如果他能用更明白的语言讲述他的理论,也许他的影响还会更大些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16674.html

上一篇:言情文学与两性关系
下一篇:与施光南老师的一段交往
收藏 IP: 114.250.73.*| 热度|

36 杨民力 高文元 杨海涛 陈理 蔡长塔 任翔 孙学军 宁利中 吴明火 曹聪 杨学祥 邸利会 许培扬 刘伟 李汝资 徐耀 郭卫 钱磊 张波 李宇斌 徐绍辉 吴浩宇 王枫 梁建华 盖敏强 曹裕波 张业明 马陶武 吕洪波 朱晓刚 李泳 hjy2012 crossludo clp286 neilchau zhoubuk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