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省亲时的元春

已有 2908 次阅读 2017-5-1 07:1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元春省亲在《红楼梦》里占的篇幅并不大,可是这一篇幅在《红楼梦》里到底占有怎样的位置,似乎也不太容易说得清楚。或许是作者当年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或许是老一辈人对作者讲述过类似康熙下江南的豪华场面,或许作者把听到过的这类场面集中起来,加以抽象与想象,再写出元春省亲的这一场豪华大戏来。

为迎接元春省新,贾家可谓大放血一次。放血心疼吗?不知道,看不出来大把大把地花费银子让谁心疼过,老太太心疼了吗?没有说,贾政和王夫人心疼了吗?也没有说,琏二奶奶王熙凤似乎更不心疼。她掌管着家族银库,而且利用这个宝藏放贷赚钱。至于官中花费了多少银子,将来是不是有亏空,她基本是不担心的。虽然秦可卿在此之前,通过托梦警告过她,可是这种警告有用吗?完全没有类似经历的任何警告,对人们来说,似乎都没有什么警示作用。

而且,花出大把银子不是为了别的目的,除了显示自己的家财底儿厚之外,再就是为了皇家的脸面。自家的女儿当了皇妃,那是何等的荣耀?现在皇上皇恩浩荡,准备自家女儿省亲,焉有不大肆为皇家脸面捧场的道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贾家认为,自己为皇家花出去的钱,皇上肯定会以另外的形式补偿回来。这样的心理是从哪里来的,没有说,不知道。但最后,皇上并没有对贾家的花费给予任何补偿,贾家吃了个哑巴亏,还没地方吐槽去。

在整个省亲过程中,元春有两次都抱怨,这花费太过了。元春是个节约模范吗?不太像。那么元春为什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对这样大的排场提出两次花费太多,过于奢华的抱怨?这里就有点讲究了。首先,元春是读过圣贤书的,而且对历史也不陌生。所以她肯定知道,任何家族,任何王朝,一旦陷于过多的奢华,必然离灭亡不太远了。元春是懂得这样的道理的。可是在家族亲人的面前,他们的花销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指责他们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只能自己独自哀叹。可以想像,虽然元春有机会回来看望亲人,但是看到为了自己的省亲,家话中花费了这么多银两,元春心里不得不有所触动。她对这样的场面并不喜欢,但她无力改变。她内心的无奈必然伴随着她心里的悲凉。

在元春看来,一个贾家只是个公爵,尚且如此。而其他各个贵族,再加上皇家为了体面所耗费的银钱,那就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如果一个国家的上层,都是这样极尽奢华之力,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不知道元春是不是考虑过这么远的前景,但她心里的阴影肯定是存在的。她在皇宫里并不快乐,也不幸福。除了宫里的明争暗斗之外,她不可能不为自己家族的未来而忧心。

当然,有机会回来省亲,看望亲人,比没有这个机会总还是让人欣慰的。元春利用这个机会聊解思亲之苦,也算是幸运的了。虽然这个幸运并没有多大。在整个省亲过程中,给我的感觉,元春的精神似乎都是恍惚的。说她有点魂不守舍可能有点过分,但她的精神仍然是飘飘悠悠。毕竟是半夜里出来的,该睡觉的时候没法睡,所以元春的精神头不会特别高昂。可是由于她有着见到亲人的期待,所以还是需要强打着精神的。元春除了要会见长辈之外,还要接见宝玉及其姐妹、表姐妹一行,这耗费的精神也是可想而知的了。诸姐妹还要写诗,元春还要劳神去看、去评。当这样的评委大概也是比较辛苦的吧?

回宫的时辰快到了,元春心中又伤感起来。这种看望亲人的机会虽然不多,但以后会更少,甚至完全没有可能。所以元春在一开始见到贾母和王夫人时,就说,你们把我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往下没再说,但肯定是有怨言的。可是这个怨言不能说,也不好说,说了就是埋怨皇上,也有埋怨家人的嫌疑,那后果是很难设想的。可是心里憋得慌,不说又堵得不行。怎么办?没办法,只有一忍再忍,把所有的委屈都憋在心里头。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元春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她又能如何。元春当年进宫时,很可能也怀着宝钗后来同样的憧憬。但现实是冷酷的。真要进去了,被选了妃子,那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在宫里,无论是得到皇上的宠爱,还是冷落,她都不会感到幸福。有的只是危险、恐惧、担心和绝望。

荣国府的一干人等,大多数当然不知道元春的苦衷。如宝钗一类,还在羡慕和渴望得到元春的际遇。贾母未必不知道,但贾母什么也不能说。对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贾家都是提心吊胆的,总是在担心元春会有什么不幸的结果。因为元春如果遭到任何不利的待遇,都直接关联着贾府的命运。

一女嫁入豪门,尚且让家人五味杂陈。而被选入皇宫,那个滋味就更是难以尽述了。有多少后妃有什么平安的结果?即使得宠如杨玉环,尚且在马嵬坡被绞杀。更何况其他人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52178.html

上一篇:空巢青年
下一篇:师生关系
收藏 IP: 111.197.81.*| 热度|

2 尤明庆 信忠保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