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真总是鼓励、要求俺介绍自己研究工作的“创新点”,俺觉得在科学网俺只负责“鞭挞”那“万恶”的“尘俗陋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口诛笔伐”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丑陋”和“不公平”的事情(早期博文更多),比如俺“霍曼转移最优性”的系列退稿。
就是这样,保不齐也会生些事端,也可能招致其他各种丑恶的“情感”,这是俺人生已是黄昏时的感受,也才体会到一位老师说过的“好事不能说”。不过俺一直是自愿地“恶事”在这里“传千里”,哈哈。俺一直认为俺不是“德不配位”的那种,是种种苦难,换来了最终和女儿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当然,有一些人,俺心里记得,默默感谢。感谢的是人,而不是那个“万恶”的“体系”。
于是就剩下“自我吹牛”了,但这个如果多了,别人同样也会心生厌恶,好歹俺已经抛弃了“个人荣辱与利益”。
刚刚在求真那里的留言:
论文如尘封的历史,如果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自己会从故纸堆里走出来。那种为了科普而科普,如佩尔曼说的别的事情,是功利的庸俗的
不过,俺真是还有得吹——实际上已经只剩下“短裤了”。
不久前,俺才发现俺2004年澳洲的博士论文中没有发表的那部分——屡次投稿,被那些数学家嘲笑 trivial,以及留在你的论文里就够了等等“打击”——在2008年,被普林斯顿金融系的一位博士生(哈佛应用数学本科、剑桥硕士)引用了,被用来建立他自己博士论文的结果,他后来走向了金融界,他们那些人就是(应用)数学家了。
这就是一个例子,16年前的工作,在12年之后,才发现被别人实打实的使用了,在历史长河的一瞬间,被别人请了出来,漏了一小脸。
于是,俺荣幸且骄傲地在数学家谱网站上加上了俺的名字(等待了一个月)
俺的学术祖先可以追溯到哥廷根的F. 克莱因大帝,与希尔伯特、索末菲、泡利同门。人生就是走过但没错过,那怕收获只有那么一点点可吹,哈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