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念经,俺就首先想起“三打白骨精”里的唐僧,那个只关心自己对佛学著作的疑惑-所谓的学术,丝毫不关心他个人行为,对我们文明有何影响的和尚。一想到他,俺就“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他被白骨精吃了,中国的历史一定会很不同呀。
想想现在的印度,唐三藏,如果重新决定,你还会偷渡出国,到印度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去取所谓的真经吗?嗯,即使去了,如果没有遇到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取也是白取。现在看来,唐僧只是对那段历史记录稍有影响,唐僧的所见所闻填补了西域历史的某些“空白”。
唉,如果没有唐僧,或许“花和尚”们也不会祸害社会;如果没有唐僧,“柳金牌”们或许不会遁入空门。中国少了一个Perelman,尽管后者也是逃避的,但他们殊途也不同归呀。
那个第一个吃螃蟹、对中国人基因做编辑的人,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唐僧,他眼里的“学术”就是唐僧的“佛经”。唐僧的“佛经”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也未能阻止日本人发动战争。但自打中国历史有了唐僧的“佛经”,中国就和印度一度相差无几了。
早晨起来,手里拿着一本印度学者在航天控制方面的著作,准确地说是教材,看着它中文翻译版,于是有了上面的“胡思乱想”。改革开放四十年,文章、科研经费快要“天下第一”了,然而学术著作还需要翻译,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这方面的学术著作(包括教材),要么考虑的问题不重要,要么抄写地“一塌糊涂”,远不如印度学者的这本书呀,原滋原味地翻译或许更好一些呀。于是,你能说中国做控制的人是一流人才吗!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像中国这样“基因”没有被“科学”编辑的国家,对那些“血脉相联”的那些人的“世界观”,还是应当抱有警惕,“基因相同”,很容易成为“知音”,从而像唐僧那样“拿来主义”地“翻译”。比如,俺同时在看的一本书《发明与发现-反思无止境的前沿》,清华9月出版的,还有他们副校长院士的签名,就是否定了《科学:无止境的前沿》作者布什对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划分,主张用发现与发明的循环来填补基础和应用研究之间的鸿沟。中国学者能翻译这本书,一定是在文化和专业上和作者有“共鸣”呀。看到他们与科学网清华博主同行类似的“象限分析”,再想到作者们出身于古老的印度和非洲大地的时候,俺又一次乐了。
唉,当考研人数增多,当出身于二、三本院校的学生(俺猜的)为985、211学校的化学实验而不幸的时候,唐僧的“佛经”改变不了你们的命运,也救不了你们的性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