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值得警醒:我国是结核病重灾区,每年死亡13万人!:

已有 3881 次阅读 2014-7-10 22:11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值得警醒:我国是结核病重灾区,每年死亡13万人!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这一传统而古老的流行传染病为何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就对它束手无策呢?这不得不由我回忆起60年代前五年在四川大学生物系上学年代,最为令人恐惧害怕的就是一年一度由大学卫生科的那间结核病X-光透视检查房间。如果放射科哪位医生说你胸透有结核病阴影,几天后接到通知则令你休学回家一年养病,待一年后由相关医院再做结核病X-光透视检查,证明你的肺部结核病阴影已经钙化,则可复学。我们62年入学时全班20人,到62-63年期间因肺结核痊愈复学的则有4人之多;须知60-62年期间正是“自然灾害吃不饱饭”期间。那段时期也大讲学毛主席著作,我就听过校团委组织的一位同学因肺病回到下川东农村,借助学习毛主席的《两论》(矛盾论、实践论),外加数瓶“雷米封"(异烟肼吧?)彻底治愈了“肺结核”的美妙传说。这就是半个世纪前我国高校对流行传染病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后来,大概没有继续采用如此防治措施了吧?20多年前,所里接到一个课题,就是关于解决用于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特效药——卷曲霉素工业发酵菌种的噬菌体污染问题;再后来又以中科院名义办公司同广西南宁制药集团合作,开发卷曲霉素,用于国内“结核病死灰复燃”的治疗需求;产品开发出来了,又说是卷曲霉素毒付作用还有待解决。。。。,没有下文。大概进入新世纪前后,WHO认定我国和印度均是结核病重灾区,决定由美国辉瑞制药公司无赏转让给这两个国家全套菌种和技术,设厂规模生产卷曲霉素用于结核病的治疗。我国浙江台州一家制药公司接受了这一转让技术,核心员工还得到赴美培训的机会。。。。。不知现在进展如何?


今日从微信得知:我国是结核病重灾区,每年死亡13万人!难道这还不应该引起我国政府和各级卫计委及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两院院士专家教授警醒吗?不能太冷血了,这就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不能视而不见!


下面就是本人去冬在美国MSU驻留期间写的一篇博文,介绍了该校自然科学学院微生物及分子遗传系的Dr.Robert Abramovich 提出了一个针对结核病的新研究思路,即针对当今重新在全球泛滥每年死亡人数达200万人的结核病,经过他的基础研究可能导致一个全新的结核病治疗方案,故获得了比尔.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他的研究内容包括表征结核分枝杆菌是怎样在巨噬细胞中存活下来的,然后在这些阶段结果的基础上开发新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采用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化学手段挖掘新基因和蛋白质,以实现把结核分枝杆菌作为细胞内病原体的系统生物学研究。现在重新将该文转载如下,供参考。


结核病缘何再度肆虐全球?

近年来,由于结核病再度肆虐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到200万人。其中印度中国,非洲等地域成为了重灾区。这一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结核病通常是经由名叫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细菌传染所致,是一种传染率及死亡率均高的流行病。目前的治疗方案为每月采用6-9种的多药治疗,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已经出现药物耐受,即可能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例如国内多年来抗生素的烂用,导致的耐药性,更加剧了对结核病治疗难度。因此须得寻求新的治疗结核病方法,以求降低用药量和缩短疗程,成为战胜这一危险疾病的当务之急。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特征与其他的病原微生物不同之处在于,即使侵入人体的其他病原微生物被杀灭,而结核分枝杆菌仍然可以躲藏于人体免疫细胞中存活下来。我们称这种免疫细胞叫巨噬细胞,它的寿命较长(数月以上),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在机体免疫系统的感应阶段,它的作用是摄取-处理-传递抗原,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然而,结核分枝杆菌被吞噬后,它能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而存活下来。这种结核病原体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存活若干年,乃至数十年。

前文提到密西根州立大学(MSU)微生物及分子遗传系的Dr.Robert Abramovich 提出了一个新研究思路,即针对当今重新在全球泛滥每年死亡人数达200万人的结核病,经过他的基础研究可能导致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案,故获得了比尔.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他的研究内容包括表征结核分枝杆菌是怎样在巨噬细胞中存活下来的,然后在这些阶段结果的基础上开发新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采用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化学手段挖掘新基因和蛋白质,以实现把结核分枝杆菌作为细胞内病原体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然后转入高通量筛选平台的实验研究,以鉴定可干扰结核分枝杆菌生理适应的小分子化合物。对这种难于控制疾病的关键因素是要能够建立在人体内的慢性感染过程模式体系,从而导致发现的新药终止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体内的慢性感染。要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病原体慢性感染疾病模式,其基础的生理学要求仅只有在免疫细胞中生长时才被活化,故难于在体外(in vitro)复制靶标体系。

他们团队的研究策略局聚焦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天然存在条件下对氧敏感体系研究,即当其结核分枝杆菌在低环境氧时,试图采用莹光生物生物传感器建立一个持续的感染实验模型;借助这一试验体系拟筛选化合物数量250,000以上,以发现化合物靶向慢性结核菌感染,并有助于缩短疗程和/或解决多药抗性问题。这种莹光生物生物传感器可导致可视条件下的表征鉴定,这是一种新的非传统的结核病药物研发手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7681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810719.html

上一篇:当前我国甾体激素药业半合成原料凸现趋势:薯蓣皂素PK 4AD
下一篇:当前我国甾体激素药业半合成原料凸现趋势:薯蓣皂素PK 4AD
收藏 IP: 117.172.26.*| 热度|

5 许培扬 智宇 郑永军 Vetaren11 rfm2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