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s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sk

博文

我国生物医药学科技工作者在抗疟疾斗争中的责任

已有 2945 次阅读 2014-3-17 06:32 |个人分类:科技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国生物医药学科技工作者在抗疟疾斗争中的责任


                                       杨顺楷       密西根州兰幸市一社区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大约40%的人口受虐疾威胁,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每天有3000儿童因患疟疾而失去生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59%的疟疾病例分布在非洲,38%分布在亚洲,3%分布在美州。

我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数据显示,疟疾年报告病例数由2002年的2.4万增加到2006年的6.4万,去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46988例,死亡15例,较2006年下降22.2%。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

“疟疾――这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卫生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作为“全国疟疾日”。设立世界疟疾日是为了赞扬全球有效控制疟疾的努力。


上述有关疟疾传染病的国内外概况是从《百度》网上简单搜索出来的信息。结合上篇笔者的博文对美国MSU科学家有关在对抗疟疾传染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可以明显看出中美两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

1. 我国卫生部是否认为来自我国的天然产物植物药源青蒿素的发明,已经对全球抗疟疾传染病作出了贡献,已经有担当了?

2. 美国国内现在基本消灭了疟疾传染病,仍然在2008由NSF资助1700,000美元开展有关抗疟疾药物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并有阶段结果,为防治疟疾及登革热新技术手段奠定了基础,这有利于全球健康产业发展。


两者比较之,情况一目了然。我国卫生部显然是站在“城市老爷卫生部”角度轻描淡写高调认为疟疾年报“形势大好”,即使有病例数由2002年的2.4万增加到2006年的6.4万,托我国发明的“青蒿素药物之福”,死亡率仅有0.031923%(15/46988%),较2006下降22.2%,我国为疟疾“世界死亡率最低”的“先进水平”;并且还轻松地为自己解脱责任说,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这难道就是我国一贯的“主旋律”论调?


笔者亲历并有着有好交往的一位正在盛年老总朋友,他正好是四川制造青蒿素原料药物较大的企业厂长,为援助非洲抗疟,他出差缅甸被疟疾蚊虫传染,回国不久很快发病不治,病逝于成都一家3A级医院,很是可惜。请看此例,说明我国在抗疟斗争的全球性视角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我国的大国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加之,近年我国南方特别是农村抗疟战争任务艰巨,例如云南西双版纳这一旅游热点区域疟疾发病率有所回升,难道这不值得引起官方重视吗?


“疟疾――这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疾病”,我国古代称为“瘴气”,抗疟药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研究员之所以被美国授予拉斯科医学奖,就是根据中医古代典籍文献而来。本来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抗疟药青蒿素是有资格入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看看何时得以实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4804-776597.html

上一篇:战胜蚊虫媒介传染高致死率疾病的新方法研究
下一篇:破译生物膜密码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收藏 IP: 69.63.237.*| 热度|

1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