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日得空,专访了一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近期毕业生,88年诞生,自小学便开始学英语/英文,进入了北二外可是英语/英文专业,毕业了到美国学习硕士级别的课程。
不妨看看这种路子出来的有些什么特色,什么特点。
北二外,那可是大名鼎鼎,先放一放。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
答:自小学就开始学了。
问:那么,从你记得的开始,是不是所有的英语/英文都一律翻译成汉语/中文呢?
答:是的。
问:那些翻译出来的汉语/中文是不是你基本都会?
答:对。
问:在你的学习阶段,曾经用英文直接学习过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的课程吗?
答:从来没有过。
问:请仔细考虑了再回答,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翻译出来的汉语/中文你觉得是新鲜的,不会了。
问:那么请问,那些新鲜的汉语/中文到底是文学里面多些呢,还是语言学里面多些?
答:是在语言学里面多一些。
问:在没有学到新鲜的汉语/中文,还是被翻译出来的,之前,那些英语/英文,是不是在重复汉语/中文早就知道,早就会的东西?
答:是的。
问:那么,是不是等于说同样的知识同理念用汉语/英语,中文/英文,分别学习了一遍?
答:对。
问:用粗俗的话说,是不是叫做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
答:对,浪费时间。
问:不对,浪费生命。
答:同意。
问:英文叫做reinventing the wheel,没有中文给劲!只好粗俗点用了。
答:不错。
问:同样的知识,学了两遍,能不牢固乎?到了美国学硕士,汉语/中文自然没用,但是,那些英语/英文难道就超过美国的同班同学了吗?
答:照样无法超过。
问:如何呢?等于那些英语/英文,白学了!
答:同感。
问:费了两遍劲,新鲜的理念,汉语/中文的根本就没有多少,英语/英文的到了美国根本不算什么,北二外难道又如何呢?
答:(无语)。
通过这样的问答,能看出些什么呢?稍后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英语/英文学到了没有呢?学到了,剩下的那些张嘴就来的英语,提笔就写的那些英文,就是学到的英语/英文。但是,自小学到了大学毕业都在学英语/英文,达到美国大学毕业的英语/英文水平了吗?对不起,没达到。反过来,汉语/中文的东西,由于几乎所有的英语/英文都翻译成了汉语/中文,等于那些汉语/中文的东西至少学习了两次,重复学习了,但是,顶天了说不过达到了大学毕业水平,还是中国的,可是,绝对没有达到硕士水平,也是中国的。别说汉语/中文,英语/英文重复学习两遍,重复学习80遍,还是大学毕业水平!而且也是中国的!
而这个所谓的中国大学毕业水平,仅仅是,或者说主要是,汉语/中文的,因为,英文的数理化从来没读过,也就不可能有什么英语/英文水平了。甚至可以说,数理化的水平不过是高中毕业水平,也是中国的,其英语/英文水平呢?几乎是零!不妨思考一下那些学理工的,难道数理化的英文就能达到美国大学水平吗?
进入了大学,中文有了那么一点儿提高,且主要是在有关语言学方面的提高。文学方面呢?很少。
如果仅仅使用十种不同课目选出来做例子,数理化文史哲音体美劳,而且不高于高中毕业水平,可以下结论说,只有《文》这一门课在大学有了一点儿进展。其它九门课的英语/英文水平,连美国小学毕业都达不到!
汉语/中文学到了新的东西没有呢?学到了,而且主要是在语言学范畴的。就是这样,有关语言学的知识也不过达到了中国大学毕业的中文水平,绝对达不到美国大学毕业的英文水平!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二外的英语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法所造成的结果!
读者诸君以为如何呢?
下面接着谈。
并非单独只有北二外如此,中国的几乎所有的英语学习方法可以说一律如此,无出其右。于是,就要考虑《不脱裤子就放屁》的简单容易的英语/英文学习方法了,而这种方法只有一个原则,就是学到的必须是《新鲜的》!而这新鲜的就是汉语/中文当中根本就没有的!至少是用已知的汉语/中文根本就不曾重复的。当然了,还不能剽窃!是不是?
那就是:《专业英语/英文》
就本例来说,就是所谓的全英文的语言学文献,因为对于这位学员来说,只有语言学的文献才能提供最多的“新鲜玩意儿”。对于这位学员来说,所有的有关语言学的知识都要用英文直接学习,而且达到《汉字无用》的水平,英语/英文呢,则需要达到相应水平,就是,大学毕业,达到美国语言学专业大学毕业的英语/英文水平,英国的也行!这样才能站在那个水平之上进一步发展到硕士水平,博士水平,博士后水平,后博士水平,等等。而且,只能通过直接使用英语/英文来达到。
翻译成了汉字的,永远达不到原文的水平!否则,读了爱因斯坦的德文翻译成的中文,岂不是都成了爱因斯坦了!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何时才能进入前面一小节提到的状态。当然不是《脱裤子放屁》经过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自幼儿园到高中,才勉强达到。而应该是越早达到越好!显然,实际阶段因人而异,因为人们的遗传基因不同的,有些根本就达不到,也就别费那个劲了。
对不对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