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lilv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ulilv

博文

找不同--我老婆的一篇博文

已有 6428 次阅读 2012-5-26 00:0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前教育, 实习生, 人类学, 丹麦语

以下是我老婆大人原创的一篇关于幼教的博文,感觉很棒。和诸位共享。
 
找不同
 
   下面的文字既是完成程研涛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对自己通过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业者的接触,获得的一点小感悟。李敖说:不一定要旅行才能获得感知,读书、和人打交道都可以。
 
   三年以来,我先后接待了5位来自丹麦的实习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甚至讲的是不同地区的丹麦语——丹麦也有方言呢。他们虽然来到中国的幼儿园实习,但是他们的major是“人类学”、“社会发展学”之类的学科。不是我们熟悉的“学前教育”专业。他们虽然多才多艺,比如:小伙子Silas Urban会弹吉他、打架子鼓,还和同伴Robin、Morton一起参加了我们的“周周演”;Pernille,别看她是个年轻的女孩子,却是一位足球运动员;Sidese的男朋友是位警察,热爱中国武术,姑娘也受到影响;Sisse的爸爸妈妈是在滑雪时认识的,她本人是滑雪和游泳的高手呢;女孩Lise是游泳高手。但是看到中国幼儿园老师的“武行”——弹、跳、说、唱、讲故事、说课——就叹为观止了。呵呵。在他们看来,弹跳说唱和说课、上课,都是幼儿园educator用不着的。每一位丹麦孩子来到我们幼儿园,最为咂舌的就是早上的律动和早操,他们常问我:this is all children's favorite dance?其实他们好奇的是我们的“集体活动”——这个在后面会提到。慢慢地,他们也站在队伍的后面跟着孩子们一起跳了;跳着跳着,他们也开始觉得这种集体活动也有他们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趣味了。但是,他们还是适应他们自己的那一套。
 
   为什么上文中我不用“教师”而用educator?因为在丹麦的幼儿园是没有“teacher”的,只有个类似于英文的“教育者”的词。记得有一次,女孩SISSE提出:她不希望轮流着教室学习。她希望能固定在某一个教室进行观察和学习。我翻译给supervisor,supervisor说:你和她说这样也是为了我们这里的孩子能够机会公平。......,再说,她也可以练习了怎么上英语课,回国可以教他们的孩子学习英文啊。我做了信达不雅的翻译,SISSE说:不用啊,我不用学习做老师。因为在我们丹麦的幼儿园,根本没有老师,只有教育者。我们从来不上课!
 
   尽管五个丹麦学生在丹麦幼儿园的实践经历各有不同——SILAS的妈妈是一位专门从事“特殊行为儿童”教育的教师(他一直强调they have only different behavioures,they are not  special);SISSE在两个丹麦幼儿园里工作了比较长时间,并叮嘱我不能透露她的薪水,我直到现在也保守了这个秘密呢;其他的丹麦学生也有过长则几个月短则几个星期的丹麦幼儿园实习经历。——但是他们都说:在丹麦的幼儿园,小孩子是不需要上课的。
   那么丹麦幼儿园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让我借用他们五个人的描述,来综合描述一下吧!—— 

    

  

 

丹麦幼儿园人数很少。比如我图片(注:图片由SILAS URBAN3年前提供,并已通过邮件获得其使用许可)中展示的这所幼儿园,占地面积不详,但一定比我们的幼儿园大。据说其中一个部分是当地的小公园的一个部分;一共有80个孩子。幼儿早上6点半即可入园,晚上6点以前全部离园。教育者分两班,有点类似与中国的早晚班;但交接班时间在中午。入园以后,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白相”:随便你哪里去白相。可以户外,可以室内;可以一个人玩,可以几个人玩。下雨天?只要你高兴,穿了雨衣同样可以玩。没有成年人会走到你身边因此见怪。户外活动有:饲养、玩沙、荡秋千、交通场所、大型积木等等。小木屋里放着玩耍用到的工具。照片是冬天拍摄的,孩子们在户外时的服饰比较接近,但不是园服,只是家长们很喜欢给孩子穿一种叫做“冲锋服”的衣服,既结实、轻便又保暖。交通场所的图片上,能清楚地看见地上的路线图。有一张图片上有一些绿色的、像塑料框子的就是大型积木,而且是legal的。我们这里价格不菲的LEGAL玩具就是丹麦生产的,在丹麦这个品牌的价格也同样不低。值得一提的是,丹麦幼儿园里的所有玩具、器具的质量、价格都是最上乘的。户外场所的玩具一方面提倡环保、原生态,一方面强调真实,而且必须“enough”。丹麦的教育者们认为,孩子们迟早是要和社会进行饱满而真实的接触的。大家从图片上也可以看出来。[imgid=1]

 

   说一说室内活动。丹麦的幼儿园,因为不需要上课,所以没有“教室”。但是有刷成黄色的“yellow room”,刷成粉色的“pink room“,或者白色的“white room”,这里不一一列举。每间活动室有一个专门的用途。比如黄屋里是运动屋,粉屋是故事屋,白屋是玩具屋,蓝屋是美工屋,等等。器具的选择和户外器具的选择的原则是一样的。照片是同一天拍摄的,室内的孩子穿得甚少,暖气足足的。

幼儿园里只有一个时间是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吃午饭。现在许多丹麦幼儿园也统一准备了。他们的做法是:由家长每个月到幼儿园指定的饭店去为自己的孩子挑选午饭;或者家长制定好自己孩子的食谱,幼儿园通知饭店按时送来。图片中这所幼儿园还是传统的做法:自带。一般每个孩子早上来了会拎一个纸袋或者饭盒,里面是妈妈准备的爱心午餐,中午排着队用微波炉、烤箱加热。一般孩子们吃饭很自由,成人的态度是“爱吃不吃”,反正他们相信“你不会让自己饿死”。
   午睡?当然是爱睡不睡啦!

   图片上那个孩子还叼着奶嘴呢!别奇怪啊。丹麦的孩子的入园年龄和我们不一样。从18个月开始,您就有权力走向社会,去托儿所啦!和我们小班年龄段的爸爸妈妈的态度不同,丹麦幼儿园里低龄段的孩子的家长一般会提供纸尿裤、安抚奶嘴到幼儿园,我们的父母一般提供换洗衣物。丹麦文化中,自己的身体弥足珍贵,除了换纸尿裤,成年人也尽量不要接触孩子的身体。许多丹麦学生第一次看见中国的老师给排着队的小孩子拉衣服、塞裤子时,非常惊讶“他们的父母不会起诉你们吗”,我们告诉他们:no,no,no!they will say "thank u very much“ to us。这就是different culture嘛! 

 

   孩子们都自顾自白相了。educator们的工作就是 :维持秩序和观察孩子。

   维持秩序包括物质的秩序和人的秩序。一般情况下,丹麦的幼教工作者们们每天整理好各种屋子,使用手段培养一些小帮手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些手段必须符合成人社会一切要求:合法、合理。丹麦人不怎么讲究合情。他们觉得合法又合理的就不会伤害感情了,当然合情。)然后就开始观察儿童了。

除了故事屋的成年人会公布一张讲故事的时间表,或者在开始时播放一些音乐以招揽听众,其他活动屋的成年人是不会干预幼儿的活动的。

   不干预不等于不参与。这时的成年人进入了“观察者”状态。比如SISSE就是一位丹麦的幼教工作者,她喜欢在运动屋里帮助孩子们。她发下小男孩SILAS连续2个星期都是一个人在进行运动活动,或者是当某人在尝试他就单独活动。SISSE就找了其他屋的同事一起交流他们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如果同事们说:yes,我们也发现了,这个情况还持续了不少时间了呢。那么SISSE就制定一张观察计划,按照计划再对小男孩SILAS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最后说:ok,我找到他单独活动的规律了。于是同事们一商量,针对SILAS制定一张游戏工作表,会有计划和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来帮助小男孩SILAS掌握更多的加入同伴活动的策略。当然,每一个阶段的观察结果或者计划,都需要和男孩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般来说 ,丹麦家长听见幼教工作者的发现、建议、疑问等讯息时,往往是感谢与支持。他们也会针对教育者提出的问题,主动在家庭活动中也进行观察并向教育者反馈信息。这与中国家长的排斥态度也是大相径庭的。中国的父母往往认为老师的话的意思是指责他们的孩子有问题。而中国父母自己也非常喜欢用人品评价行为。比如孩子数学题目没有做正确,中国父母往往用“你真差劲”这样的评价来说明“孩子,你在做某某某方面的数学题有困难。我们应该再尝试搞明白这件事”。

 

   从这些层面来看,丹麦幼儿园的课程形式只有活动课程一种,也可以说是游戏课程。其理论依据显然是“儿童中心论”。教育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也相对单纯,即观察者、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家庭的合作者。儿童的在园活动内容也非常纯粹——玩!在玩中发展自己,是全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怎么听怎么都符合我国的幼儿园工作“圣经”《纲要》。但是丹麦人不知道《纲要》,他们只知道皮亚杰、佛洛依德;偶尔有人知道赫尔巴特、康德。

   相比较而言,至少我所在城市的幼儿园的情况是这样的:

   1.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有以学科中心论为理论依据的学科课程,有以儿童中心论为理论依据的活动课程、综合课程;还强调“隐性课程”。

   2.课程的组织形式也相对多样:有时是学科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有时是活动课程的定时域、地域的游戏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占绝对优势比例。即使是游戏活动,也是定时域、地域的集体游戏活动。

   3.教学组织形式的界限也相对模糊:有时是班级授课制,有时是小队教学,同时在教师中积极倡导推广: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都不是独立进行,相互穿插,界限模糊。各自的特点相对削弱。

   4.幼儿园课程组织过程中,幼儿“自主”的比例极少。在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具、学具都不充分;在游戏课程的组织过程中,材料和玩、器具的份额不足够,且强调要求教师用“废旧材料”进行“自制”。同时在游戏课程中,幼儿的空间密度极大,游戏活动的效果被极大地削弱。

   5.教师的工作内容宽泛,且不利于教师成为一名“观察者”。以时间为线索,教师在园一日扮演的角色有:环境清洁人员、健身操示范员、上课教师、(饭店)服务员、(宾馆)服务员、理发员(梳头发)等等。在平时我们扮演的角色还有:秩序和纪律维持人员(大多数时候退化成声音分贝控制员),布置教室时的装修人员,制作玩具时的“废旧材料”收集和分类的环卫人员、以及制作时的玩具制作人员,幼儿物品的管理员,制作幼儿材料袋的美工工作者,应社会需要时常还要扮作文艺工作者.......等等等等;教师还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内需,经常还要参加各种学习,成为一名学生。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被极大地分化。且各项活动不利于教师进行专业的观察、跟踪等专业化技能水平的提高。

   6.在与家庭的合作方面,幼儿园则从“教育机构”变身至“服务行业”。在这样的思想、文化下,教师和家庭的合作关系既不平等,更不科学。

   7.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丹麦的学生必须要学好的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知识;我们的学前教育师范学生还要花大量时间学习:声乐、舞蹈、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并要求考级。可见,两个国家对幼儿园从教人员的学术要求有相当明显的差别。

 

   因为浸润了不同的国家思想和文化背景,两个国家的老师对同一件事情常常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有一天,一位校内同事上了一节《中班社会活动:微笑》。邀请了当时在园实习的SISSE听课。活动流程大致如下:

 

一、引出微笑的话题

看一段公益广告后,教师提问:视频里出现的最多的表情是什么?说说你看了这段视频的感受。

小结:微笑能给我们传递一份好心情,让生活更美好。

二、模仿表现微笑服务

1.请幼儿微笑。

过渡语:你们笑的很灿烂。还有一些人也象你们一样喜欢微笑,一起来看看吧。

2.表演一些微笑的工作场景

(1)图片1:酒店里的迎宾微笑欢迎客人

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着表演一下。

(2)图片2:幼儿园门口值日老师微笑迎接孩子的图片。

提问:这是哪里?每天早晨老师们都在门口微笑迎接大家,这时你该怎么做?

3.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笑脸迎人?

三、升华对微笑的理解

过渡语:微笑让我们快乐,如果一个人不快乐,遇到困难的,甚至遇到非常悲痛的事,你觉得他还会微笑吗?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一组图片:受伤却在微笑的照片,出示身体残疾但却依然在微笑跳舞等图片引发孩子讨论。

小结:请你们记住,我们要勇敢坚强的面对困难,因为会很多人会关心帮助我们,困难是一定会过去的。

四、最美的微笑

抓拍幼儿微笑的瞬间,请幼儿相互评选微笑小天使。

总结:祝愿每个小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成为微笑小天使,把快乐带给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

 

   观摩后supervisor和SISSE之间通过我的翻译,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L(Lisa)在丹麦的幼儿园,你们会进行类似的活动吗?

   S:不,从来没有。首先,丹麦的幼儿园不上课。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要“教”孩子们学习微笑。平时我们丹麦人见面就会微笑。孩子们会从中感受到微笑的作用。嗯......(犹豫了一下),刚才我注意到那位上课的中国老师的脸上也几乎没有微笑,而且她有过用手指敲到桌子的举动。所以我想,孩子们这个时候可能能多的是感到害怕,而不会想到要“微笑”。

   而且,我们如果有成年人要教小朋友微笑的话,要么是这个孩子有疾病面部肌肉的问题,要么是这个成年人疯了。(这段话,我当时没有翻译给我的同事们听。)

   L:丹麦幼儿园不上课。那孩子们天天干什么?怎么学习知识呢?

   S:知识可以到小学校以后去学。每个丹麦孩子都是从小学开始有上课的体验。丹麦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他们就是玩耍。而且,我们的孩子就是玩耍,不像中国的孩子经常被要求玩耍一些能学到知识的东西。

   L:能说具体些吗?

   S;就像你们有一个屋子。里面有许多物品,那个水管、人体模型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好像还有树叶标本、秤什么的。许多东西。

   L:我们的科学发现室。

   S:是干什么用的呢?给谁用?

   L:是给孩子探索科学用的。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S:探索什么呢?

   L:比如这里,就是感受声音的传递;这里,感受不同材质产生的声音。。。。。。

   S:可是这些科学规律都是人类探索了很多年,嗯,有的很多百年才发现的。你真的认为只有4岁地孩子,嗯,怎么说呢。好吧,我换个说法。我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这里都是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可能你们老师们设计了这间屋子,但是你们会失望。而且,比如那个人体模型,人们更经常在医院里看见它。在这里,我不觉得它能很好地激发一个还不到6岁的孩子的探索欲望。

   L:丹麦不给孩子探索科学的机会吗?

   S:给。但是当他需要的时候。他需要的时候,会有专门出售儿童科学器材的商店,他们可以在那里先学习使用器材,然后再决定继续下去或者怎样。但是,往往都已经上小学了的孩子会有兴趣去那里。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更乐意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玩耍。而且不会累。或者去吃冰淇淋、糖果。幼儿园的孩子不会觉得“哦,我得爱科学”。

   借由这个话题,SISSE也问了一些她感到好奇的问题。(而事实是,这些问题,其他丹麦学生也问过我。)

   L:我们中国有中国的情况。我们的人口的确很多。

   S:是的,人口很多。幼儿园里孩子很多。所以我非常好奇,你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尽可能出来、分散开来玩。却总是把他们聚到一起?

   L:你的意思是......?

   S:我注意到,早上你们会那么多孩子聚在户外(她指的是早操),然后吃饼干喝牛奶,也是聚在一起,然后上课也是聚在一起,吃中饭,聚在一起。他们的空间间距如此接近,难免会发生“侵犯”,所以冲突经常发生。为什么不能一位老师给孩子上课,另外一位带他们出去玩呢?

   L:......。

   S:还有我注意到,你们的老师经常会孩子还没有画好图画,就停止他画。然后一起去干些什么。好吧,就说去搭积木吧,可是孩子们还不愿意放下积木的时候,你们又停止他们,让他们去干些其他的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L:嗯,是这样。我们这里有规定,比如说几点到几点,老师必须给孩子上课,几点到几点,必须带他们去搭积木,几点到几点,必须带他们干什么。这是规定。嗯,规定你明白吗?

   S:那么,在中国(Lisa插嘴说,我们还不能代表中国)的幼儿园,你们老师教师和小孩有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吗?你们在面对许多事情的时候,怎么决定先做哪个后做哪个?你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怎么做决定呢?

 

   还有一次,忘了是SIDESE还是SISSE,在园实习期间,恰逢我所在的幼儿园的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准备了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的活动。老师们向孩子们宣传妈妈们的工作有多么辛苦,我们要以涌泉相报。要求孩子们回家调查妈妈的工作多辛苦,还要给妈妈洗脚并且拍成照片。并布置了展板。

这位丹麦孩子看见了照片以后,流露出非常讶异的表情。我们又发生了对话。

   D(Denmak,因为我忘了名字):这是干什么?孩子为什么要像宠物那样蹲在母亲的脚边?

   L向D做了一下解释和说明。

   D:在丹麦,如果哪个孩子需要别人来告诉他你要爱你的妈妈。那是对他妈妈最大的否定。

   L:你的意思是......

   D: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就会爱自己的母亲。这是本能。为什么要教他们。而且,这是他们的家事。中国家庭不觉得这超越界限了吗?让我觉得(沉思了一会儿)奇怪的是,......嗯,这么说吧,在丹麦只有丧失了能力的人才能接受别人为自己洗脚,或者是付钱给某种工作人员来为自己服务,及时丹麦王室成员也不会让别人为自己洗脚。何况还是自己的孩子。请原谅我的不能理解。

   L:嗯,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我想我很难解释。

 

   丹麦和中国幼儿园的不同还有很多很多。

   最后说件小趣事来结束本文吧。

   每一个来常州实习的丹麦学生,我总结下来,他们最喜欢吃的是自助餐和火锅。他们还非常想念家乡的糖果。其中有一种糖果的名字很特别,叫做bird’s shit。第一次吃的时候我故作镇定地咽下去。丹麦孩子享受地问我:any more?我礼貌地回答:thank u .i will save my stomach for my dinner。那个他们特别爱吃的味道的确就是鸟屎的味道吗?不过真的和我们的很不一样。我把这些糖果分给班级的孩子,孩子高兴地接过去然后都吐了出来:真难吃啊。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说不是呢?我们的口味也很不一样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7075-575011.html


下一篇:基础力学讲课竞赛的一些感悟
收藏 IP: 114.226.246.*| 热度|

5 武夷山 李学宽 刘建兴 叶华 贺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