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动真格远比三令五申重要

已有 20744 次阅读 2015-9-18 07:41 |个人分类:科教与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不端, 中国科协, 动真格, 三令五申, 过街老鼠

动真格远比三令五申重要

“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近日,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文章全部出自中国作者。”

这样的新闻想必许多人特别是做科学研究的人都是知道的了。中国科协也对撤稿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撤稿作者曾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投稿,这些第三方机构不仅提供语言服务,还提供论文代投,甚至于论文代写、论文出售等越过学术道德底线的所谓服务,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链。”

对此,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近期,中国科协针对撤稿事件重申和明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主要行为规范,同时将印发通知,组织中国科协所属200多个全国学会,发动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项自查,杜绝因借助第三方而产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他在会上重申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即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他还说“面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效应。”

其实,3月份宣布的事情离开现在已经半年之久了,斯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的事情也已经一个月了。这些事情都是公开的,各篇论文的作者及其单位都是摆在那里的,各个论文发表者的单位都早已知道这些丑事。可是,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也可能是科学网上诸位博主消息不够灵通,好像没有看见科学网上有哪一个单位对其中某一位作者作出什么处分的报道。

上面所说韩主席“重申”的那“五不”行为准则,似乎每一个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什么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早都是不言而喻的常识。谁都知道那是违规的事情。可是,那些人还是去做了。

知道违规,他们为什么去做?一个字:利。有利可图,为什么不去做?

那些作者的单位,不知道那是违规的?当然知道。作者的违规行为,不单是作者获利,单位也获利。如今各种考核,对于单位的考核,不也是文章越多越好?所以违规的作者与他们的单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

所以,对于这样为了利益而明知故犯的人,三令五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需要的是行动,要动真格。这就像那些贪官污吏一样,他们在台上说起“反腐倡廉”来,头头是道,慷慨激昂得很。动了真格,可能才会收敛一些,坚持不懈地打击,反腐倡廉才能够真正收到实效。对于这些学术行为不端者,也是如此,必须动真格。

动了真格,使敢于犯规的人失去名、失去利,人们才不敢犯规。

对那些单位,也必须动真格,使得单位失去更多的名和利,单位才能够控制它的手下,它的爱将。

对于老鼠,人人喊打是不够的,如今早就人人喊打了。关键是人人喊打而人人不打,不但不打,一旦有机会,人人都会去做老鼠。这就是我们当前的现实。

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动真格!

动真格,就不是浮皮潦草地说几句,做一点“批评和自我批评”了事,而是要让犯规者“出一点血”,感到真正的“肉疼”才行。

动真格,就是要让大家都看到犯规者在出血,要把“它家”的丑事外扬。这样才能够使企图犯规的人不敢犯规,使那样的单位不敢鼓励它的人去铤而走险。

至于具体怎么动真格?在位者谋吧。他们都是聪明人,只要想做,办法有的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21565.html

上一篇:煤城往事(7)——炕画、化学以及蛇的故事
下一篇:煤城往事(8)——说说学生的事情
收藏 IP: 112.231.181.*| 热度|

47 武夷山 檀成龙 邵鹏 石磊 赵美娣 黄永义 孟佳 彭真明 霍艾伦 范毅方 李东风 单泽彪 许方杰 韦玉程 赵永新 张忆文 吕喆 曹须 尤明庆 徐旭东 钱磊 高峡 马志超 汤茂林 彭渤 梁洪泽 梁微红 靳祯 闵应骅 张华容 杨洪强 汤俊 蔡小宁 韩玉芬 杨冬 邱敦莲 loyalSciencefan kexuegzz wqhwqh333 qzw ghzhou5676 yangb919 xchen biofans m82a1 aliala xubaidu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