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城往事(8)——说说学生的事情
我在抚顺教书,实际上真正的学生就是一个班,近六十个人。我们两个教师包这个班的全部课程,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那时候是九年的学制)。我有时候想,孔夫子弟子三千的说法大概是不可靠的。他老人家在各诸侯国之间来回奔波几十年,有多长时间能够教许多学生?像他那样成天跟学生呆在一起,一辈子有七十二个学生就不错了,剩下的恐怕是弟子的N次方了。——此题外之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事吧。
在1970年代前期,人的所谓阶级成分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抚顺这个地方,尤其如此。有些不错的学生,就是因为“出身不好”,或者家庭有点“问题”,备受歧视。例如,我教的那个班级,有一位学生刘jx,就是如此。刘jx头脑聪明,学习方法对头,虽然不算特别用功,但是成绩却不错,老师教的东西,大多能够领会。体育也很好,打篮球、乒乓球,在那个学校无疑是最好的了。最突出的是有一副好嗓子。但是,由于他家庭有点“问题”,他在学校就屡遭麻烦。比如,同学们一起打球,不小心打了学校的玻璃,被点名批评一定是他,批评时还往往带着家庭,说是根源云云。此时,我只好多做安抚工作,鼓励他上进。在学校文艺演出时,我自编一个独幕小话剧,批判“读书无用论”的,我让刘jx主演。我设计他上场时,手拍篮球,唱着京剧《海港》中韩小强的一句“海燕展翅要飞翔”。这一句音调很高,他唱得极漂亮。
当时学校的一些领导和教师,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老是在各方面打击这些所谓有家庭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可能想以此表现出他们进步的阶级立场吧——其实这些人自己也大都并非出身于“三代贫下中农或矿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对这一类同学都做相对更多的工作,鼓励他们。在他们有好的表现的基础上,终于在毕业前让他们入了团。在当时的情况下,我想,在走上新的岗位时,一个团员,给人印象往往会略微好一点,他自己也会多一点上进心,不至于自暴自弃。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推一推和拉一拉对于少年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少年时期弄的好,是一个正反馈,越来越好。弄得不好是一个负反馈,会越来越糟。虽然学生们毕业后都下乡了,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消极,不少人在农村入了党,以后有的上了大学,做了干部,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还不错。
就拿上面说的刘jx来说。在学校入了团,毕业后,他在农村入了党。文化革命结束后,他去音乐学院进修学唱歌,唱美声,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业余组一等奖。后来调到煤矿文工团,又获第三届青歌赛专业组一等奖,以后一直是煤矿文工团的男高音歌手,也曾在央视春晚独唱“大黄河”。
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我把他们送到了农村,他们几乎全部在一个公社插队。我根据他们的志愿、平日里的相互关系把他们分配到各个生产队,尽可能地把关系较好的分在一个青年点,避免出现生活上的矛盾。我的这些学生对我们两个教师也像家人一样。当然,他们如今也早已经退休,大多数都在为他们的孙一代服务。几十年来,一直有学生从东北来看我,近年也还偶有来访。
我在抚顺实际上就教过这一个班。当这个班的学生毕业之后,学校就让我做教务工作。当时主持这个学校工作的主要就是教导主任,他找了两个人在所谓教导处,一个人管教学,那就是我,另一个人管学生纪律和所谓思想工作。此外,学校还有一个人专管“保卫”。那年月,东北特别是抚顺的社会整个环境很乱,年轻人得不到安置,绝大多数都下乡,很多人回来在街面上闲逛,寻衅闹事,打架斗殴。经常有人到学校来找学生打架,学生中也有很多不安定分子。
有一天,我被突然告知,W同学被人用土枪打伤,十分危险,已经送到矿务局医院——抚顺最重要的医院去了。我就急忙赶往那里。
学校的周围都是小丘陵,山上都是树林或人民公社的土地,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也有小片地方是矿上工人业余“小开荒”种植的粮食。那天近午,W同学手持两穗高粱走在小路上,对面遇到了公社看青的农民。看青的认为W同学偷了公社的高粱,W同学说是自己家种的。看青的用土枪对着W同学,勒令放下高粱穗,W同学没有理睬他,继续前进,结果看青的在距离两三米的地方朝W同学的肚子上开枪——这只是为了两穗高粱。
当我到达矿务局医院的时候,W同学躺在医院的长椅上,腹部被无数铁砂打的跟蜂窝似的,血流不止。长椅底下的地上一大滩血,边缘已经开始凝固,而椅子缝里还在往下滴血。我找了医院方面,医院方面表示尽快手术,但需要等待。我只有在边上安慰W同学,陪着他坐着。等到下午四五点钟,医院才收治了W同学,给他做了手术。W同学很幸运,那些铁砂并没有打到他的要害脏器,医院只是切去了他的两米肠子。过了一些天,我又去看望了W同学。
我几乎没有给W同学上过课,最多在他刚入校时教过几天“Long live Chairman Mao”。可是,这位同学以后对我一直很好。在我后来与矿党委闹翻、就要下乡而很多教师都对我远而避之的情况下,他主动找我,帮我拉车去买来木材,给我钉了一只木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