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心平气和说简化字

已有 7257 次阅读 2013-2-27 07:40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阅读, 简化字, 古字, 俗字, 草字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从爱字和忧字说起》该文只是叙述了爱和忧两个字的历史演变,并不涉及其他字的与简化类似的问题。

这个月早些时候,有一位“博友”对此发表评论:

呵呵,没心没肝的官员灵机一动、拍拍脑袋就拍出来的贱化字莫非很少?
例如栖息的“栖”,原本是“棲”,字音字义一看就明白,连记都不用记。而贱化后的“栖”完全没有道理可言,字音也好,字义也好,完全都得死记硬背。学生要多花多少倍的时间去硬记,而这一切只为了减少两个笔划,呵呵。
而且没学过的人初见这个字百分百会发错成“西”音,等于是人为故意的制造出了学习的困难和误导。
可笑还有五毛在那里意淫什么贱化字便于学习,这些没心没肝的官员拍脑门拍出来的垃圾完全消灭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只是造就了一波又一波只懂得拼命死记硬背,不会联想,不懂思考的愚民。从这个角度上讲,还真是为朝廷立了一件大功。哈哈。 

对于这一段评论,我当时回答道:

骂人之前最好做一点功课,不然,说出来的话没有力量。
栖字不是没心没肝的官员造出来的,栖字的历史比棲老,是棲的本字。你去看看《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就知道了。 

由于另一位朋友在这之前对我的文章有评论:

有篇专门找简化字缺点的文章,大约批评了几百个汉字。大都是无心之爱的例子,鸡蛋里挑骨头 

大概这位“博友”对这段评论不满意了,就其评论后面抄来一大段话,作为评论(我之所以说他“抄来”,是因为在别处也见过):

还用得着挑么?根本只有骨头,哪有蛋?
--——见不到了。(去掉了见字)
--——佳人走向了井里。(变佳字为井字)
--——大不幸了。(幸字改为大字)
--——少骨断筋了。(抽去许多伞骨)
--——缺了滋润。(去了雨字)
--——变灰暗了。(去日字)
--——成寡妇了。(没了郎君)
買賣--买卖——无好货了。(贝字都不见了)
--——耳不聪了。(去耳无心)
--——飞不起了。(掉了升高的羽翅)
--——不合力了。(排挤其他二力)
--——哭瞎了双眼。(去两眼改两点)
--——无车轮了。(車字中间为车轮)
--——宝藏已空只剩玉了。
……

还有许多,由于篇幅太长,我在这里删掉了后面的部分。对此,我的回复是:

还是这句话:骂人之前最好做一点功课,不然,说出来的话没有力量。
骂人是可以的,但要骂得别人口服心服,这样,就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像你上面提出的指控,许多都不对,所以不能说服人。我举几个例子:
--——佳人走向了井里。(变佳字为井字)——错:進字里面的不是佳人的佳,是隹,是一种小鸟
--——大不幸了。(幸字改为大字)——错:達的右面不是幸福的幸,底下是一个羊。
--——缺了滋润。(去了雨字)——古人先有云,象形字,雨字头是后人加上去的。
--——变灰暗了。(去日字)——古人先写升,古已有之,陞和昇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
还要我一个一个说吗?
还是这句话,骂人之前先做功课。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我今天想继续往下说几句,中心意思是要“心平气和”说简化字。因为像上面那样的不是心平气和的讨论,而是开口就骂官员,而后举出一堆“没心没肝”之类的例子的文章,在网上常常可以看到。所以,我还是想说几句。

正如大家都已经知道的,简化字并不是1949年以后共产党发明的。在49年以前的国民政府时代就曾经推广过,而老百姓则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甚至一千多年。这几百个简化字大致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古字。古人先使用这些字,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用得少了,以至于“鹊巢鸠占”,本字反而不怎么用了。如上面提到的“栖”、“云”、“升”等字,都是古字或本字。

就拿那个被博友骂得一塌糊涂的“栖”字来说,历史比“棲”要悠久。栖字最早写为“西”,是一个象形字,像“鸟栖于巢”,因日落西山、百鸟归巢,引申为东南西北之西。西字用于表示方向了,表示“栖息”的只有另造一个——在西字边上加上木字旁,表示鸟栖于木,鸟巢建在树上。棲反而是一个后起之字。

云是一个象形字,就像天上之云。后来,由于意思为“说话”的“子曰诗云”的yun,没有字,就把天上的“云”借来用一下,就像我们今天写BLOG借用了“博”、“客”两个字差不多。时间长了,“云”也是成了“说”,而对于天上之云,就另造了一个“雲”。

千年以来,这些“本字”仍然在用,而且往往是“大家”即大学问家还在用,小儒们倒反而认为那是错字。简化字把这些字的名声正过来了。

第二类是俗字。如宝、铁、迁、窃之类的。这些字都是历史上老百姓为了写字简便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卖萝卜的人要写“蘿蔔,每斤三文”,嫌麻烦,就写“萝卜,每斤三文”,边上的人看见了萝卜,即使不怎么认识“萝卜”两个字,也知道“萝卜”就是“蘿蔔”。时间一长,蘿蔔就被简化了。这些俗字,就是老百姓、小市民们这样造出来的,文人学士们也都认识这些字,但是他们往往不屑用

第三类则是草字的楷化。如专、书、车、丧、伞之类。这一类字,本是文人学士的专长,手写的这类简化字与文人们的草字基本没有差别,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会有点困难。但是,如果哪一个文人对这一类简化字提出全盘否定的意见,那一定是矫情。

简化字的缺点,在个别问题上还是比较明显的,例如,用简化字看古文,有时有难以与繁体字一一对应,个别时候,会产生歧义,如,如果文章之中单独出现一个“干”字,有时就很难判断其意思到底是“乾”、“幹”、“榦”还是“干”。但是,这些情况并不很多。

总之,过去能认识繁体字的先生,再接触简化字,基本上不会有大的困难,只要不成心拒绝,有个把礼拜就可以适应的;而只认识简化字的同志,学习繁体字,时间略微要长一点,但今天看几个,明天看几个,也很快也能够适应。我的若干学生到台湾去学习和工作,都没有听说有大的困难。

这样心平气和地去看,其实简化字与繁体字之争,实际上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所以,网上有些人对简化字的责难,我很难猜测到他们的动机。

可是,最近看到一位先生提出:“一個政權利用強權,爲了一己之私,借文字改革之機實行文化控制,未經全民共識,強行推廣漢字簡化運動,魯莽滅裂,造成文化斷裂,大多數國人不能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造成民族內部的文化交流障礙,堪稱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也是政治權力對中華文化的野蠻強拆。

看来,这位先生有一点激动,有一点情绪化,而且涉及到了文化以外的东西。本人并不想讨论这些文化以外的东西,也不想讨论推行简化字的动机。我只想指出,上面这段话之中最严厉的实质性的指责:“魯莽滅裂,造成文化斷裂,大多數國人不能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造成民族內部的文化交流障礙,堪稱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是不能成立的,是不符合事实的。

首先,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大多數國人从来就没有能够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这个责任并不在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相反,自从推行了简化字,大多數國人”倒是可以“順利地閱讀、理解”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文字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并不只是认得几个字就可以做到的。本人略年长几岁,在认识繁体字方面没有任何困难,而且在学习文言文上也下过不少功夫,智力大概也不算下等,但是,我也不敢说在“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方面没有一点困难。可以说,阅读、理解古文的困难决不在于不认识那几个被简化了的繁体字。文章的是否容易理解决不在于用简化字还是用繁体字表达。例如,上面引用的那一段指责简化字的话是用繁体字写的,但由于是用白话文所写,科学网上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年龄较小的研究生,看了之后,最多与同学做简单讨论,都能够明了这段话的意思。但是,如果我用简化字引出一段文言文,不要说从《尚书》中引,就从《左传》或《庄子》里任意摘两节,恐怕就不是大多数人都很容易“顺利地阅读、理解”的。实际上,如今大多数供人们阅读的古代文献都是新排版印刷的,在大陆上大多已经用简化字表达。所以把“大多數國人不能順利地閱讀、理解古書”的原因推到简化字头上是完全不顾事实的。

至于“造成民族內部的文化交流障礙”,我想大概还没有这样严重,从上面已经说过的我的几个研究生到台湾做博士后看,读化学的年轻人都很容易的就适应了,文字上没有多大困难。上面也已经说过,熟悉繁体字的人只要心理上不拒绝,看简化字太容易了。

所以,上面说的这位先生的指责是不符合事实的,虚夸其词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65446.html

上一篇:大学的院长(系主任)应当由教授选举
下一篇:微波三爆(负日录4)
收藏 IP: 119.162.32.*| 热度|

20 李伟钢 魏东平 张华容 柏舟 武夷山 何学锋 陈小斌 白红友 冯喆 刘新建 沈炯 陈国文 李天成 孟津 董全 王启云 sidaling zhanghuatian zhangcz07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