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说“秦”和“陕”
秦和陕,都是如今陕西省的简称。
提起秦,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刻会想起来秦始皇,想起来他的雄才大略、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也会想起来他的凶狠残暴、焚书坑儒,即使是偏僻乡村没有文化的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也都知道与孟姜女哭长城有关的秦始皇。
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像秦始皇这样影响巨大的人物实在很难找到了。由他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皇朝制度,从西元前221年到西元1911年,一共延续了2131年之久。
如同很多民族一样,秦人的祖先也有未婚先孕的神话传说。据说女修在纺织的时候,吞下了一颗燕子(玄鸟)落下的蛋,便怀孕生下了儿子。他的子孙帮助大禹治水,又协助大舜训练鸟兽,于是大舜便赐给他们姓——嬴。
嬴姓的子孙们,很有些善于与兽类打交道的。例如,有一位造父,就是上古最有名的马车夫,他给周穆王赶马车,拉着周穆王到昆仑山去会见西王母。听说国内有人造反,便拉着周穆王一日千里赶回来平定了局势。由于造父的赫赫功劳,他便被封在赵,他的一些族人,也跟着成了赵氏。造父成为后世赵氏的始祖。
有功劳的人,常常被神化。造父升天做了星官,管辖二十八宿中危宿中的五颗星,这些星也称为造父。其中造父一即西方命名的仙王座δ,是一颗非常有名的变星。变星是亮度在不断变化的星,造父一就是一类有名的变星的典型代表。所以我们中国人把这一类变星,翻译为造父变星。它的光变周期(即亮度变化一周的时间)与它的光度成正比,因此可用于测量星际和星系际的距离。这是在天文学中是很有意义的一类星座。
赵氏的后代中,有一位“非子”居于犬丘 (今甘肃礼县东北),也很善于养马。他为周孝王养马,马群迅速扩大,于是被周孝王作为附庸封于秦,而且重申了他们的姓是嬴,称为嬴秦。这就是“秦”人的开端。要注意的是,非子的封地,也就是最早的秦国,并不在如今的陕西,而在今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那里附近有秦亭、秦谷等地名。
秦国虽然只是周王的附庸(比诸侯小一等的君主),但是君主也冒称为公。周王腐败,西戎乘机造反。秦国与西戎作战,帮助周王室。西元前770年,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伐周,把周幽王杀死在郦山下。而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作战有功。周避犬戎侵犯,东迁洛邑,秦襄公率兵护送周平王。由此,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而且把周人已经放弃而被西戎占据的那些土地做一个顺水人情,都赐予秦人,说:“戎人无道,强占我岐、丰之地,秦若能赶走戎人,即可拥有这些土地。”襄公从此正式成为诸侯,并开始与其他诸侯互派使节往来。
随着秦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原先西周王朝的统治中心今陕西关中地区,先后落入秦国的治下。西元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奖励农耕,使得秦国越来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西元前350年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迁至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
以后的事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正如苏秦所说:秦“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下之雄国也”(《战国策》)。
西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匈奴和西域人称中国为“秦”,称中国人为秦人。例如,《汉书·西域传下》:“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我给你们马)。’”颜师古注:“谓中国人为秦人,习故言也。”许多学者认为,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称中国为China、Thin、Sinal等,当即“秦”的音译。
既然连China 都是“秦”的音译,那就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秦”?
有人说,秦是春秋两个字各取一半的合体。这种说法乍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其实完全是对汉字渊源一点也不了解的乱说。
秦和春的上半部分现在的楷书是一样的了,其实古代的篆字完全不同。
秦是一个会意字。字的结构是两只手拿着杵在舂禾。甲骨文、金文也大致相同,不过下面往往是两个禾,秝(音li4)。所以“秦”的本义实际上是一种“禾名”,后多假借为国名,也即周代的秦国。一个地方的名称以“禾”为名,那个地方也就往往“宜禾”,适合种庄稼。天水那里确实如此。(参阅《秦泰春奉奏》,2017-3-1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38961.html )
从文献的记载看,秦人的祖先从善养马开始,后来定居秦地,以农战立国,最后统一中国,正是秦人从养殖文化向农耕文化发展的过程。
现在,人们还把陕西省的中心部分,关中地区,称为“八百里秦川”。因此,把秦作为陕西省的代称,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
陕则是陕西两个字中省去一个字,只取词头,所得到的简称。
人们会想,秦这样古老,陕西这个词是不是没有这样悠长的历史?
不是的。陕西一词,来历更早。
陕是一个古地名,又称陕陌。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南部。过去两千多年,哪里一直称陕县,即使有陕州等高一级的行政区,治所也在陕县。单独一个陕,就是指这个地方。
早在西周之初,周武王死了之后,周成王年幼,由周公、召公辅助成王。周、召二公以陕陌为界,对于各种事务分别“分区负责”。《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召公所负责治理的部分,就是最早的“陕西”。(参见《杂说“燕”》2019-10-2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03573.html )
陕西这个词,历史既悠久,虽然都是指“陕之西”,但是“西”到哪里,可不一定,因此不同时代的“陕西”所指的地方大小差别极大。
在唐代,有陕西节度使(760年),辖境仅陕、虢两州,相当于今河南三门峡、陕县、灵宝、卢氏及山西平陆、芮城等县市地,与如今的陕西省没有什么重合,都在陕西省之东。
在宋代,有陕西路,就很大了。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及山西省西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从它的东面边界看,还仍然是“陕之西”。
在元代,有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陕西省,治安西路(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全境、甘肃省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它的东部边界与如今的陕西省差不多,与“陕”已经有一段距离了,但是西部可大多了。
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陕西行省,治西安府(今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宁夏全区及甘肃省嘉峪关和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后来改称陕西布政使司,但是人们习惯上还是称陕西省。陕西布政使司分左、右二使司,治所皆在西安府 ,左司差不多就是如今的陕西省,右司则相当今宁夏、甘肃及青海湟水流域。
清康熙年间,把陕西右布政使司划出去了,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又称甘肃省。而把陕西左布政使司改为陕西布政使司,仍称陕西省。治所仍在西安府,辖境相当今陕西全境。而今陕西省的规模就是那时候确定下来的。
陕西省简称为陕,可是真正的陕,却在河南省,离开陕西省直线距离也有快近200里路了。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我们要写繁体字,那么“陝”字的右边并不是繁体的“夾”,在“大”字腋下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入”。如果在大字腋下是两个人,那就是另一个字“陜”,音xia2,是狭或峡的意思了。这是写书法的朋友要特别注意的。
本文拉拉杂杂地说了秦和陕两个字的几个方面。秦和陕都是如今陕西省的简称,但是,最早秦和陕却都不在现在的陕西省,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