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show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shower

博文

对护肤品的质疑

已有 5061 次阅读 2012-5-4 17:1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容, 面膜, 护肤品神话

某天傍晚,在超市选购面膜。我仔细分析比较了十几种面膜包装上的广告语之后,终于放弃了买它们的念头——并不是那些广告文案写得不好,相反,它们都写得很完美。比如:“不但含有美白滋养成分,还能彻底吸附皮肤内残妆污渍。睡前敷在脸上,待干后睡眠,第二天早上醒来洗掉即可”。我纠结的是,当它把残妆污渍吸附出来后,就让它们在皮肤上待一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洗掉?另外,它有什么法力可以穿越层层污垢把“美白滋养成分”塞进去?放下这款可疑的面膜,我再看其他的,然而一连看了十几种,居然所有品牌的面膜都是“多效、免洗”。(最可笑的一句广告语是:“此款保湿面膜是国家女子游泳队指定产品”。游泳队的女孩子天天在那么亲水的环境里,她们需要保湿面膜吗?)我于是猜测:这些商家很可能是想让女子们别去买晚霜了,搞个“免洗面膜”就等于把普通面膜和晚霜捆绑销售了。另外,他们又希望一网打尽所有的潜在客户:想美白的、想深层清洁的、想省时间的……所以就让一款面膜拥有很多功能,哪怕以牺牲逻辑和常识为代价。

 

从那以后,开始对护肤品神话产生质疑(其实在此之前也曾有过一些质疑,但没有专门去思考这件事),并且发现一些关于该话题的科普文章。以下一些归纳。由于我是一个易变且易被煽动的人,所以需要详细列出来护肤神话的要点,被它们时时警醒。以免自己一不小心,又落入陷阱。

 

1、  所谓的植物精华、天然养分,真的能被皮肤吸收利用吗?——很难。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也能放过少量的小分子营养物质,但是从皮肤渗透进来的营养物质并不被皮肤细胞直接利用,而是进入血液循环传遍全身,再传回皮肤被利用的部分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美容护肤品里的各种营养物质要么根本就不能被皮肤吸收,要么被吸收了也不能被皮肤利用。(方舟子《从慈禧太后的养颜术说起》,但文中对护肤品的“全盘否定”我不认同。)

 

2、  为什么有些洗面奶用完之后会让人产生“幼滑”之感?——它在你脸上镀了一层膜,主要是氮化硼粉末和硅酮的功劳。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构成的晶体就叫做氮化硼,主要有三种结构,其中六方体的晶体结构类似于层状石墨(不过,颜色是白的),它具有良好润滑作用,可用作各种工业用途,如在轴承和滑动零件处减少摩擦。而硅酮指的是有机硅化合物和硅氧烷相互连接成的一类聚合体,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化妆品行业中受到重视,因其润滑性和生物适应性而被广泛使用。你洗完脸后感受到的滑,并非本质的肌理的滑,只是皮肤被附上了一层所致(《护肤品的大小把戏》)……以前,每次我用洗面奶洗完脸后,妈妈说:“别用那些玩意,就用肥皂最好了!”我总是觉得她太守旧,不明白洗面奶的妙处。现在才知,原来她是对的!

 

3、  到底需不需要护肤品?——需要,但所需要的程度远低于商家所宣传的。不需要太多,也不需要太贵的。皮肤本身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因此基础的防晒霜、隔离霜、乃至自制的面膜之类,就已足够保养皮肤,其余产品,更多是被臆造出来的需要。另外,价格昂贵的东西很可能物非所值。因为商家的投资大部分花在宣传和广告上,所以护肤品的成本非常之低。当然,有些人认为国外的护肤品要好一些。这就涉及到下面的问题——

  

4、  护肤品的效果因人而异吗——是的。王一方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写到,“百年来现代医学虽长足进步,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会好(自愈性),三分之一的病治了也不好(不治之症),三分之一的病能够得到治愈或缓解。即使是那些能治好的疾病,偶然性、不确定性的‘无常法则’依然尾随着我们”。我觉得他对于医学的观点也可以借用到护肤这件事上(当然,并非精确对应三分之一法则)。有些女人只用非常普通廉价的肥皂洗脸、面霜涂面,到了450岁了仍然不怎么显老。而有些女人从来不缺各种高级护肤品,但是该有的面部问题还是一个不少。我没有数据,但是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觉得,皮肤先天差异是最主要的因素。另外,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少晒太阳多睡觉,少玩电脑多锻炼,比任何护肤品都有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193-567016.html

上一篇:你在森林里看猴子,看猴子的人在网上看你
下一篇:肉身的束缚——眼疾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8 林涛 黄锦芳 曹文得 张鹏举 吴吉良 李世清 边媛媛 钟海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