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也看到了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的视频。感觉柴静的态度是站在发达国家立场上责问丁院士,因此丁院士发出了激烈的反应:“中国人不是人吗?”有网友写博文说柴静是好意,她和丁院士两边都是对的。我从自己的认识进行了评论。
但令我不解的是,刚才看到有两位网友的评论说“人均排放”是“荒诞的指标”,丁院士“缺乏应有的良知”。这样的评论太过分了,看来类似丁院士的问题也可以问你们了:“你们不是中国人吗?”
我不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但因为教学需要查了一些文章。请看:来自著名出版商John Wiley & Sons, 1996年的Climate Change 第16章,Developing Southern Hemisphere Perspectives :
里面的一张表:
表中所有国家的排放量都是指的“人均(per capita)”。这位美国人“荒谬”吗? 再看这张表:
表中列出了选择“自然债务指数”或当前排放量为讨论指标的国家。(自然债务指数相当于累积碳排放量,但去除了二氧化碳的自然衰减部分)。 美国、加拿大和多数欧洲发达国家都选择以当前排放量为讨论指标。有些尚未表态,如日本和意大利。。。 但是,表中没有出现是否要选择“人均”的问题。中国选择人均自然债务指数,你们不同意吗? 原文拷贝在此:
“自然债务指数” 的含义,同一作者在1991年就有介绍,原文拷贝在此:
我已经把后面这篇文章全文翻译了,见以前的博文: 全球变暖责任分配:自然债务指数
把下面对【3】的回复贴在这里作为补充:
2011年下半年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争论,当时还有知名媒体介入。我因此上网搜寻到了这两篇文章,贴在科学网上的目的是请更多人了解事实:讨论减排责任时,除了一个国家当前的总排放量,还有累积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其中,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结合可以形成人均累积排放量。因为是前面两个指标的合成,后面这个不是独立的。
但是,这些量或指标,都是客观存在,不是中国人为私利制造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