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在后SCI时代科研人员亟需提升创造力 精选

已有 12897 次阅读 2021-10-23 11:50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一早,在某微信群观看了某网友发布的一个视频。视频里,某对院士夫妇对我国科技现状谈了些肺腑之言,大意(略有修改)是:“在大量的投入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比过去确实有进步,但仍距科技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例,这些设备是基于基本物理学原理研制的,我国超过95%的设备都依赖于进口,我国物理学家对此的贡献几乎为零。虽然我们培养了一大批老师,也送出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慢慢地有些人成长起来了,但目前绝大多数人士仍停留在会用设备和管理设备的层次上。这牵涉到一个大问题,原创性几乎全是国外的。”看完该视频,再联想到其他学科的发展现状,我不禁想问:“我国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尤其是原创能力,哪里去了?”

确实,在长期“五唯”的误导下,我国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陷入了做短平快研究的泥潭,如有的靠高精尖的洋设备利用样品稀缺性发顶刊论文,有的靠追踪热点模仿克隆发权威论文,更多的靠捡漏补遗发一般期刊论文,但唯独鲜见颠覆以前认知的原创论文。由于多发论文,尤其是顶刊和权威论文,会给科研人员带来巨大利益,这必然诱使其逐渐淡忘科研初心而走火入魔,必然严重削弱其好奇心而增强其功利心,使得其原本不高的创造力严重下滑,从而产出了一大批缺乏智慧含量的鸡肋成果。长此以往,导致如下问题积重难返:

1)科研人员的个体价值难以体现,科学精神逐渐丧失,使得“跑圈子”、“拜码头”成为时尚;

2那些具有强大创造力且“十年磨剑”的科研人员被打入冷宫,而那些多出、快出所谓成果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3)科技界的整体创新动力日趋枯竭,原创能力日趋衰退;

4)科技界已几乎沦为功利场、名利场,甚至可能走向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局面。

为提升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一方面须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近些年国家发布的破“五唯”新政已为之铺平了道路,但愿各科研机构能把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感,学习并珍视老前辈的静心钻研、求实创新、一丝不苟等科学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瞄准真问题做出真学问。是啊,在物质条件极度贫乏的年代,屠呦呦等那一代科研人员尚能取得卓越成就,而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力物力财力都已给力的时代,却不能做出更加卓越的成就,岂不令人汗颜!

当代科研人员需要集体反思: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途——攻坚克难,为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质进步添砖加瓦,为自己的科研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为子孙后代留下念想,有那么难吗?连尝试都不愿做吗?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果科研人员打着科研的幌子为获得暂时的名利,纵然能风光一时,但不可能青史留名;自己白来人世间走一遭,到头来只能是遗憾无穷,徒唤奈何!

相关:

科研人员要有家国情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9243.html

学者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9864.html

科研追求:与其第一,不如唯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14725.html

在后SCI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025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09127.html

上一篇:青岛—郑州学术行:科学的魅力
下一篇:为学术会议突出学术性支几招
收藏 IP: 59.109.144.*| 热度|

44 杨洋 武夷山 朱朝东 王安良 曾杰 周忠浩 檀成龙 洪宇植 胡大伟 杨正瓴 毛善成 李文靖 张卫杰 郭泽坤 晏成和 农绍庄 贾玉玺 牛凤岐 吴斌 李陶 黄永义 胡泽春 卜令泽 闫保旭 李毅伟 徐绍辉 安海龙 张兴光 褚海亮 宋威 杨顺华 陈新平 吴明火 罗娜 白禹 李剑超 陈志勇 高友鹤 陈万浩 胡新露 唐顺明 张明武 陈凤 常宝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