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科研追求:与其第一,不如唯一 精选

已有 13530 次阅读 2020-1-18 10:13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第一, 唯一

随着春节的临近,近期启动了“在饭店连续吃晚餐”聚会模式,边吃喝边聊天不亦乐乎。昨晚和我的几位学生吃饭时,谈到了“鸟屎+石墨烯” 文章揭示的SCI论文灌水套路,进而聊起了科研追求的“第一”与“唯一”问题。一早醒来,依稀记得大致的内容,把其整理且扩充下写成此文,供童鞋们思考、讨论。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本庶佑【1】说:“京大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与其第一,不如唯一;研究者最大的乐趣,就像是闯入深山,在无路处开出一条路,第一个在那里搭起了一根独木桥,而绝不是把别人已经搭好的独木桥改建为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桥。”

常看科技新闻的童鞋们可能知道这样的事件:受前人工作的启发,诸多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某件事情,为抢夺成果的优先权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名利,在各自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做实验,然后撰写论文发表以争夺“冠军”。若某项成果被某实验室的科学家抢先发表了,其他实验室的科学家会追悔莫及,为“诺奖级”成果花落他家而遗憾不迭。其实,获得这样的“第一”在于体力强和手快,难度不大,故具有可替代性。一般说来,这样的成果创新性不高、价值不大。我曾指出:“判断某项成果是否为原创的一个简易原则,是看其是否具有可替代性,谁都能做的一般不为原创,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做出来的肯定为原创,原创的价值是不言而喻滴。”这段话也说明了“第一”与“唯一”的区别及其价值大小。

金拓博主【2】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就人类的利益而言,那些需要尽快发表,以免被同行抢先的研究成果都是不重要的;因为无论谁先发现或发表,人类获得这些知识或掌握这些技术不过是早或晚个把星期而已。”爱因斯坦【3】在创立相对论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没有提出狭义相对,五年之内就会有人提出。而如果我没有提出广义相对论,五十年之内也不会有人提出。”可以说,没有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这样的原创成果可能要晚几十年才能出现,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

原创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其是人类创新活动中最根本的创新,其最能体现人类智慧,其能极大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原创始于问题,孕于积累,源于灵感。原创工作耕耘在“无人区”,没有现成的范式可参考,一切都需要白手起家,因而难度极大,特别考验研究者的智慧和毅力。

走别人走过的路,不会有那么多的艰难困苦,但难以寻觅到闪光的“金子”和耀眼的“钻石”,因为捷足者先登,容易找到的 “金子”和“钻石”已被别人捡走了。走别人未走过的路,不仅泥泞不堪、荆棘密布,而且有“拦路虎”潜伏,但勇敢探险者应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打不掉拦路虎怎能上得去险峰?须知,无限风光就在险峰啊。

自己跟在别人后面,只能拾漏补遗,虽易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但这样的“成果”大多为“鸡肋”般的水货。让别人跟在自己后面,自己捡到的是 “金子”和“钻石”,虽不多但价值连城。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形成了路。如此,要争当第一个探路者,因为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有远大抱负的研究者,要力争成为“第一”与“唯一”的兼收者。

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不同,选择的科研之路各异,但选择做何种科研时,可参考这句话:境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结局。

参考

1】[转载]为何一流的工作难以在顶级刊物上发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92349.html

2选择在学术界工作的诱惑与责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942&do=blog&id=1155482

3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现在能够出现相对论吗?

https://www.baidu.com/link?url=dz-sq6a0n5lUWXa5h8bdKl56-wWkTHAZDmU2JGXZDGM4MEil0Mz2PUL8oFDWrT82dukoNAsqLivHHDz29--vJHBxbjpXjQxXY39PISnZ5ti&wd=&eqid=fcfba9cd000003cb000000065c80a4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14725.html

上一篇:与我室老前辈学术座谈纪实
下一篇:探讨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6.4级地震之成因
收藏 IP: 59.109.150.*| 热度|

56 廖建岗 吴晓娲 吴斌 黄天明 陈耀 孙长庆 卜令泽 曾杰 梁洪泽 周浙昆 杨正瓴 朱鸿源 孙颉 李剑超 毛善成 张坤 武夷山 刘浔江 吴雷 徐荣 郑永军 贾玉玺 吴超 郭新磊 檀成龙 王从彦 晏成和 尧中华 吕建华 刘忠波 陈波 王安良 鲍海飞 杜占池 左小超 杨辉 周健 陈仁全 马泳波 黄永义 贺乐 刘山亮 苏盛 姚伟 李晓姣 马军 李万峰 王少凯 范会勇 代恒伟 王林波 朱林 许珂 钟定胜 汪凯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