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202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组委会的邀请,10月15日上午我在青岛做了一次《锁固型滑坡预测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大会学术报告。
今年是我的母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校70周年,我作为学校杰出校友的一员受邀参加庆典,并在16日下午由北京校友会组织的学术讲座上做了一次《大地震不能被预测吗?》的学术报告。
10月11日上午,青岛理工大学的某教授给我打电话说:“知道你15日要在青岛做学术报告,我们期盼已久了。记得2012年10月在青岛举办的第九届工程地质大会上,你做的地震预测学术报告,以高屋建瓴的视野,独辟蹊径的思路,匪夷所思的方法,富有激情的演讲,阐明了地震机制和规律,征服了听众,震撼了全场。以后,我开会时、和同行交流时、聚餐时,大家不时回忆起那场报告,那么多精彩的场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回味无穷。期待再次听到你精彩的学术报告。”我答曰:“谢谢!您过奖了,不敢受用啊;那时,我对地震的理解尚未到位,较为浅显,但现在的研究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啦。”
10月15日上午做学术报告时,我聚焦于锁固段与锁固型滑坡、锁固段变形破坏特征、锁固型滑坡物理预测、案例分析与启示、未来研究展望,汇报了我团队在锁固型滑坡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讲解时,我以科学性和故事性为主线,着重剖析了快解锁和慢解锁启滑机制的力学内涵,阐明了基于机制构建物理预测模型的思路和原理,并以典型滑坡案例分析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指出预测要和斜坡向失稳演化中的各种地质现象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判断斜坡演化状态以减少误报。我自感这次现场表现不如2012年那次,但仍引起了诸多听众的极大关注和兴趣,纷纷表示:“创新、精彩、震撼、自信、激情”。讲完后,会议主持人给我颁发证书时说:“你是工程地质界最有创新能力的人士之一,你不是在创新就是在创新的路上,且最终做出了重要原创成果。”
学术自信源于原创性成果,但做跟风式科研几乎不可能产生学术自信,这是因为不管自己如何改进完善前人的工作,都是为原创者做更漂亮的嫁衣,自己永远只能充当跑龙套的角色。
16日下午做学术讲座时,我从地震预测研究现状讲起,简介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孕震构造块体与地震区划分方法、检验结果与应用效果、学术影响力,最后谈了几点感悟。我用通俗易懂、激情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连贯的科学破案故事。大家全神贯注听讲,没有人低头看手机和交头接耳,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完后,几位老师表示:“太震撼了,太精彩了;独特的思路,绝妙的方法,原创的理论,都是神来之笔呀。”某党委书记说:“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编制全球地震区划分图花费了约7年时间,期间不少人从贫农变成了土豪,而你则从土豪成为了贫农。这体现了真正的科学精神。如果今天听讲的青椒受此启发有几位能像你一样,未来以科学精神攻坚克难,那你这次讲座的意义将影响深远呐。”
讲座结束后,我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了校庆座谈会,见到了当年曾教过我们岩石力学的李老师。我深情回忆了当年李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祝愿他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此外,我对学院未来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谈了几点建议,祝愿学院越办越好。
在2009年以前,我也做过多次学术报告,但难以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然而,自2009年起以 “锁固段”为抓手探究锁固型滑坡预测和地震预测以来,几乎每次以此为主题的学术报告,都能引起听众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反响。这是为什么呢?我做过简单总结,可归纳为:
(1)以扎实的原创科研工作为基本素材,深加工后作为演讲内容,正所谓“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
(2)PPT要精心制作,以图片和框图为主;
(3)讲解要把科学性和故事性融为一体,还要富有自信、激情和幽默;
(4)组织好语言,让每张片子的过渡自然顺畅。
其中,最重要的是:报告要蕴含美妙的科学,尤其是原创科学。科学的魅力才是吸引听众、撼动听众、引起听众共鸣的关键。是啊,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公正、永恒、崇高,在于能为人类造福,故吸引着一大批有志科学家为之不懈探索。
感谢2021年工程地质年会组委会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70周年校庆组委会的精心安排,感谢诸位的热情接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