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学者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 精选

已有 90432 次阅读 2021-6-5 15:20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难,原创更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缺乏对“真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凝练能力。创新的本质,是通过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范式攻克悬而未决的科技难题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而找到真问题是作出创新的必要条件。

那么,什么是真问题呢?在我看来,学术研究中的真问题一是要涉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机理、规律等);二是尚未得到解决;三是研究其有意义,即能推动人类探索未知进而求索真理,和(或)能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例如,如何根据机理预测滑坡是真问题,因为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有些学者热衷于从文献中绞尽脑汁找问题,即使找到了所谓的问题,也不一定是真问题,这是因为:(1)许多文献中的认知相当不靠谱,甚至研究方向错误,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本是子虚乌有,研究之只会浪费时间;(2)大都是鸡毛蒜皮、可有可无的问题,研究之价值轻如鸿毛。

凝练出真问题并非易事,这需要学者长期的深度思考和实践。无论如何,学者始终围绕事物的“机理”探索,以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洞察力为依托看待之,且以格物致知之态度穷究之,终能发现真问题。提出真问题是学术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其不仅决定着学者的成就而且决定着某项学术研究对人类、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当然,即使研究真问题,既有意义大小之分,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以我自己的浅见,国家和社会发展亟需的重大原创科学理论和卡脖子技术,如地质灾害预测防控理论、高端芯片与光刻机技术研发,是目前最紧急、最急迫的问题,学者应优先聚焦之以求攻克。

基础研究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无论是应用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离不开其支撑。然而,关于基础研究的“有用”与“无用”之争常见诸于多种场合。确实,有些基础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为国为民服务,有些则在较长时间后才能发现其用武之地,而一直找不到用途的并不多见。我们面临着亟需攻克的众多基础难题,学者应首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且解决后有直接应用价值的难题攻关,岂不妙哉!

只有研究真问题,学者才有可能做出真学问;只有做出了真学问,才能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真学问不是表面光鲜而内在虚幻的学术泡沫,而是脚踏实地的新发现新发明;真学问不是夸夸其谈的卖弄资本,而是能真正为学术大厦添砖加瓦;真学问不像鸡肋一样可随时丢弃,而像宝石一样恒久熠熠发光。

学者要做出真学问,需以好奇心深度钻研,需以攻坚克难为责任乃至信仰。在钻研过程中,只有甘于寂寞才能不被功名利禄诱惑,只有甘坐冷板凳才能不被红尘所扰,只有十年磨剑才能解决真问题、成就真学问乃至占领学术制高点。

相关:

文献读的越多,离原创越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7241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9864.html

上一篇:科研生活:与其躺平,不如平趟
下一篇:营造让“青椒”成“青骄”的学术环境
收藏 IP: 59.109.151.*| 热度|

40 卜令泽 曾杰 李文靖 王涛 金祖雪 郑永军 杨正瓴 李毅伟 刘立 陈新平 杨顺华 李东风 檀成龙 周忠浩 胡大伟 李剑超 钟定胜 黄永义 张红光 吴斌 董铭涛 姚远 闵应骅 武夷山 曹俊兴 黄河宁 冷成彪 袁有录 晏成和 杜占池 徐绍辉 梁微红 农绍庄 梁洪泽 孟利军 孙颉 郁志勇 张成岗 贾玉玺 路鑫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