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博客访问量700万随感:知识分享与科学传播 精选

已有 4867 次阅读 2021-5-21 16:42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上午,我在办公室亲切接见了4位给我送纸质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呵呵。我说:“你们的电子版论文我已看过了,总体觉得‘有货’;有了纸质版论文,更便于我学习,谢谢你们。你们要认真准备PPT,答辩时不要紧张,把报告讲好。”他们说:“谢谢您!我们是您科学网博客的忠实粉丝,看您的博文受益匪浅,从中我们了解了地震和滑坡预测的前沿,领会了科学精神,知晓了基本的科研方法。”类似的话儿,我也听不少人说过。不排除有些人因有求于我而故意恭维,但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人家能谈出些具体的体会。

听完他们的话后,我上网扫了我的博客一眼,哇,访问量已过700万了,得写篇博文留个印记。

我的博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谈我们对地震和锁固型滑坡演化机理与规律的认识,另一类是谈科研方法、科研追求与科研评价。借助博客平台的传播,我们对地震和锁固型滑坡演化机理与规律的认识,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借助博客平台的反馈,我们也从善如流逐渐完善了锁固段理论,目前其科学性与可靠性已完全值得信赖。此外,我发表的有关科研方法、科研追求与科研评价的博文,基本上都是自己科研探索道路上的经验与感悟,相信会对从事攻坚克难的科研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除在科学网写博文外,我从去年也加入了几个讨论地球科学与原创的微信群,看了诸多科研人员对某些学术问题的讨论后,深感科学精神尚未扎根于诸多科研人员的心田,深感多学科知识的欠缺束缚着科研人员的洞察力,深感学术鉴赏力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一直强调:(1)科研人员要不断锻炼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所谓的科研能力也就是刨根问底的能力。(2)科研人员要做出卓越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必须从机理入手;只有弄清了机理,且采用公认的力学与物理学原理,才能建立公理化的理论,而理论的科学性必须通过实证的检验才能确认,除此无他。

科学网博客提供了一个以分享知识、促进科学传播的平台。希望博主们分享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心得以让大家受益,多写科学史方面的博文以让大家略窥科学创造活动之门径,聚焦于热点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以服务于社会,传播科学精神以让伪科学像“过街老鼠”。

由于科学网博客管理的条条框框限制、不少有趣资深博主的离开、微信群的分流等原因,科学网博客的访问量日渐缩水。尽管如此,我决不会无故离开科学网博客,因为“就我而言,写博文与做科研已融为一体,两者是正反馈的关系。”在此,我呼吁科学网博客管理人员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约束,以利于大家畅所欲言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出谋划策;编辑要礼贤下士呼唤有趣资深博主的回归,且鼓励大家开展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以促进大家对某些科学问题的认识水平;编辑要优先精选新加入和年轻博主的博文,以利于后继有人。如此,科学网博客的“第二春”可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7630.html

上一篇:学者不顾及面子才可能当一名合格的评委
下一篇:科学认识云南漾濞M6.4地震的可预测性
收藏 IP: 59.109.147.*| 热度|

28 杨正瓴 程少堂 武夷山 檀成龙 曾杰 李宏翰 薛泉宏 孙琪皓 史晓雷 黄永义 杨辉 王启云 苏德辰 刘立 周忠浩 左小超 郑永军 姚远 关蕾蕾 晏成和 徐长庆 彭真明 庞峰 钟定胜 李坤 吴斌 段煦 张坤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