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我在办公室亲切接见了4位给我送纸质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呵呵。我说:“你们的电子版论文我已看过了,总体觉得‘有货’;有了纸质版论文,更便于我学习,谢谢你们。你们要认真准备PPT,答辩时不要紧张,把报告讲好。”他们说:“谢谢您!我们是您科学网博客的忠实粉丝,看您的博文受益匪浅,从中我们了解了地震和滑坡预测的前沿,领会了科学精神,知晓了基本的科研方法。”类似的话儿,我也听不少人说过。不排除有些人因有求于我而故意恭维,但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人家能谈出些具体的体会。
听完他们的话后,我上网扫了我的博客一眼,哇,访问量已过700万了,得写篇博文留个印记。
我的博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谈我们对地震和锁固型滑坡演化机理与规律的认识,另一类是谈科研方法、科研追求与科研评价。借助博客平台的传播,我们对地震和锁固型滑坡演化机理与规律的认识,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同行的认可;借助博客平台的反馈,我们也从善如流逐渐完善了锁固段理论,目前其科学性与可靠性已完全值得信赖。此外,我发表的有关科研方法、科研追求与科研评价的博文,基本上都是自己科研探索道路上的经验与感悟,相信会对从事攻坚克难的科研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除在科学网写博文外,我从去年也加入了几个讨论地球科学与原创的微信群,看了诸多科研人员对某些学术问题的讨论后,深感科学精神尚未扎根于诸多科研人员的心田,深感多学科知识的欠缺束缚着科研人员的洞察力,深感学术鉴赏力的不足制约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一直强调:(1)科研人员要不断锻炼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所谓的科研能力也就是刨根问底的能力。(2)科研人员要做出卓越的自然科学理论成果,必须从机理入手;只有弄清了机理,且采用公认的力学与物理学原理,才能建立公理化的理论,而理论的科学性必须通过实证的检验才能确认,除此无他。
科学网博客提供了一个以分享知识、促进科学传播的平台。希望博主们分享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心得以让大家受益,多写科学史方面的博文以让大家略窥科学创造活动之门径,聚焦于热点问题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以服务于社会,传播科学精神以让伪科学像“过街老鼠”。
由于科学网博客管理的条条框框限制、不少有趣资深博主的离开、微信群的分流等原因,科学网博客的访问量日渐缩水。尽管如此,我决不会无故离开科学网博客,因为“就我而言,写博文与做科研已融为一体,两者是正反馈的关系。”在此,我呼吁科学网博客管理人员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约束,以利于大家畅所欲言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出谋划策;编辑要礼贤下士呼唤有趣资深博主的回归,且鼓励大家开展有意义的学术争鸣,以促进大家对某些科学问题的认识水平;编辑要优先精选新加入和年轻博主的博文,以利于后继有人。如此,科学网博客的“第二春”可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