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每一个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都好“面子”。这在我国尤其,特别是在我国学术界尤甚。
听不少“海龟”讲过,和洋学者进行学术讨论时,若指出了其可能的错误之处,其通常很感兴趣和对方辩论,不管最终有没有达成一致的结果,其都会感谢对方,可能请对方吃饭,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然而,和国内学者讨论学术问题时(尤其在在公开场合),即使私人关系很好,也常因为学术观点冲突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友尽”。如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时,若某评委否定了其核心工作或问的问题让其无言以对,研究生、博士后不仅觉得没“面子”,而且其指导老师会觉得失“面子”,以后大概率会把该评委拒之门外。
记得我参加某研究员门下的某位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在提问环节问:你用Flac3d软件分析某岩质斜坡的稳定性,揭示不同工况下斜坡变形破坏机理,是有意义的。然而,用节点最大不平衡力随时步的变化评价斜坡稳定状态,属于原则性错误,论文必须要大改。自放了这“一炮”后,该研究员门下的研究生答辩,再也不请我做评委了。
某大牛门下的某位博士后出站,请我当评委,在提问环节我不识时务说:极限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介质的本构关系为理想刚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一般能勉强用于土坡稳定性分析,但用于岩质斜坡则不成立。你将该法盲目用于三峡库区某顺层岩质斜坡,说明你未搞清该法的适用性;再者,我看你的主要工作与去年一篇论文中的工作类似,属于模仿,不值一提;还有你的PPT做的很糟糕,讲解很差劲,实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若不是看在你的合作导师是位老先生的份上,我早就走了。大牛一生气,后果很严重——把我列入了黑名单。
类似这样的事儿,我经历的多了,已经见怪不怪啦。因为这样的事儿有遗传与放大效应,一些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够自信的导师,已不敢请我当评委;一些敢请我当评委的导师,其手下准备答辩的研究生普遍发憷,深知不精心准备可能会“挂黑板”,以至于颜面尽失。
虽然我这样的评委常不受待见,但仍我行我素,在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可靠性、严谨性等方面严格把关,毫不考虑人情。尽管如此,多年后在一些场合再次见到当年被我“难为”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不但没有“记仇”,反而十分感谢我,因为我指出的关键问题促进了其深度思考,且自此以后提升了其科研能力和学术严谨性。
在学术面前,评委应该较真也必须较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与项目鉴定时,为保证论文、报告与项目质量,严防以讹传讹,应邀请那些较真、敢于说真话且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当评委,否则会自欺欺人、贻笑大方。
科学探索寻求真谛的过程通常是一个不断试错、纠错、再试错、再纠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走弯路与犯错是常事儿,而一贯正确却十分鲜见。因此,自己的观点经不起推敲,自己的认识被挑战、被质疑,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反而是通过促进思考乃至纠错加快自己科研进程的“灵丹妙药”。鉴于此,学者关注的焦点要放到科学求真上来、放到研究价值上来。学者的“面子”与科学探索寻求真谛相比并不重要。
对待学术,需要博大的胸怀——容忍别人批评乃至否定自己的肚量。是啊,学者不要真那么在意明面上的“面子”,哪一天,人不在了自己的东西还在,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经久流传,这才是学者最大的“面子”啊。
参考(略)
相关:
莫让“面子”成为科学精神的“拦路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735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